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1页 |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23页 |
·湿地 | 第15-16页 |
·湿地的概念 | 第15页 |
·中国湿地的类型 | 第15-16页 |
·城市湿地公园 | 第16-21页 |
·城市湿地公园概念 | 第16页 |
·城市湿地公园的分类 | 第16-19页 |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当前的发展形势 | 第19-21页 |
·保护与利用的概念 | 第21-22页 |
·保护的概念界定 | 第21页 |
·利用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3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理论研究 | 第23-33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3-26页 |
·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 | 第23页 |
·景观生态学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景观生态学主要原理 | 第24-25页 |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游憩规划理论 | 第26-27页 |
·游憩规划理论基本内容 | 第26页 |
·游憩规划理论主要原理 | 第26页 |
·游憩规划理论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 第27-28页 |
·园林规划理论主要内容 | 第27页 |
·园林规划理论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关于湿地恢复的理论 | 第28-29页 |
·湿地恢复理论主要内容 | 第28页 |
·湿地恢复理论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相关实例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4 浙江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概述 | 第33-43页 |
·浙江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地理区位 | 第33-35页 |
·城市性质 | 第33-34页 |
·城市自然条件 | 第34页 |
·城市历史沿革 | 第34页 |
·城市特色 | 第34-35页 |
·浙江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自然环境 | 第35-37页 |
·浙江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地理位置 | 第35-36页 |
·浙江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地质地貌 | 第36页 |
·浙江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环境质量状况 | 第36页 |
·浙江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水文潮汐概况 | 第36-37页 |
·浙江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资源概况 | 第37-38页 |
·水域景观 | 第37页 |
·地貌景观 | 第37页 |
·生物景观 | 第37页 |
·诗词、碑刻胜迹景观 | 第37页 |
·建筑遗址景观 | 第37页 |
·民俗景观 | 第37-38页 |
·天象景观 | 第38页 |
·浙江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现状分析 | 第38-41页 |
·生态环境现状 | 第38-39页 |
·生物种类现状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5 浙江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 第43-51页 |
·规划理念及目标 | 第43-44页 |
·规划理念 | 第43页 |
·规划目标 | 第43-44页 |
·规划定位 | 第44页 |
·功能定位 | 第44页 |
·开发定位 | 第44页 |
·功能结构 | 第44-50页 |
·沿江湿地保护区(重点保护区) | 第45页 |
·湿地生产区 | 第45-46页 |
·三江民俗村 | 第46-47页 |
·湿地的游览活动区 | 第47-48页 |
·湿地中心管理区 | 第48-49页 |
·展示区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6 浙江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的保护与利用措施研究 | 第51-67页 |
·浙江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保护与利用战略措施 | 第51-60页 |
·实行自然湿地用途转化许可制度 | 第51页 |
·湿地保护与水资源及流域综合管理相结合 | 第51页 |
·在湿地保护的政策设计中建立有效的经济调节机制 | 第51页 |
·湿地保护生态移民和替代产业发展 | 第51-52页 |
·建立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湿地保护管理秩序 | 第52页 |
·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利用性单项规划设计 | 第52-60页 |
·浙江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保护与利用的技术路线 | 第60-62页 |
·生态恢复技术 | 第61页 |
·污水处理技术 | 第61页 |
·生物技术 | 第61-62页 |
·点源和非点源的控制技术 | 第62页 |
·浙江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主要保护与利用措施 | 第62-65页 |
·退田还泽 | 第62-63页 |
·退耕还林 | 第63页 |
·发展生态农业 | 第63-64页 |
·合理规划居民地 | 第64页 |
·采取工程措施,恢复部分沼泽面积 | 第64页 |
·对三江湿地的旅游资源进行适度开发 | 第64-65页 |
·加强管理机构建设,严格制止破坏三江湿地的行为 | 第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页 |
·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