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和演化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研究范围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2 县域经济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评述 | 第15-21页 |
·县域经济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 | 第15-16页 |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 第16-17页 |
·县域经济的评估方法 | 第17-21页 |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 第17-18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18页 |
·GIS | 第18-21页 |
3 县域经济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21-25页 |
·绝对差异呈现扩大趋势 | 第21页 |
·相对差异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趋势 | 第21-22页 |
·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两极分化严重,但有减弱趋势 | 第22-25页 |
4 县域经济综合水平的评估和现状分析 | 第25-39页 |
·县域经济综合水平评估 | 第25-35页 |
·指标选取 | 第25-26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6-28页 |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计算结果 | 第28-35页 |
·县域经济现状特征及其分析 | 第35-39页 |
·县域发达地区呈现“双核”结构 | 第35-36页 |
·县域经济沿着铁路线发展,并且有明显的中轴线 | 第36页 |
·层次结构明显 | 第36-39页 |
5 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变 | 第39-45页 |
·发达县域从相对分散到相对集中 | 第39-40页 |
·济南和青岛各区地位提升 | 第40-41页 |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排名变化较大 | 第41-43页 |
·上升型县域减少 | 第43页 |
·稳定发展型县域占主体地位 | 第43页 |
·相对下降型县域增多 | 第43页 |
·中心辐射范围越来越广 | 第43-45页 |
6 影响县域演变的成因分析 | 第45-51页 |
·自然环境 | 第45-47页 |
·历史环境 | 第47-48页 |
·要素投入 | 第48-49页 |
·产业环境与产业结构 | 第49页 |
·政策环境 | 第49-51页 |
7 结论和建议 | 第51-57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空间演变基本遵循“点-线-面”的发展过程 | 第51页 |
·青岛的核心地位要高于济南 | 第51-52页 |
·县域经济整体发展迅速,极化现象加剧 | 第52页 |
·县域经济存在着明显的层次性和差异性 | 第52-53页 |
·建议 | 第53-57页 |
·因地制宜,走自身发展特色之路 | 第53-54页 |
·优化产业结构 | 第54页 |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 第54页 |
·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 第54-55页 |
·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