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治理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及实现条件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导论 | 第8-15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文献述评 | 第10-11页 |
| ·相关研究概述 | 第10-11页 |
| ·简要评价 | 第11页 |
|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创新点 | 第13-15页 |
| 2 产业集群治理集体行动的内涵及特征 | 第15-21页 |
| ·集群治理集体行动概述 | 第15-17页 |
| ·集群治理集体行动内涵 | 第15页 |
| ·集群治理集体行动的分类 | 第15-17页 |
| ·集群治理集体行动特征 | 第17-20页 |
| ·公共产品特征 | 第17-18页 |
| ·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 | 第18-19页 |
| ·公共产品的维护途径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3 产业集群治理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8页 |
| ·集体行动的现状及重要性比较 | 第21-23页 |
| ·各因素分别对集体行动的影响程度 | 第23-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4 产业集群治理集体行动的实现条件 | 第28-36页 |
| ·理论模型 | 第29-32页 |
| ·假设条件 | 第29-30页 |
| ·分析过程 | 第30-32页 |
| ·模型的结论 | 第32-33页 |
| ·集体行动实现的条件 | 第32页 |
| ·声誉机制对集体行动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模型主要启示 | 第33页 |
| ·案例分析 | 第33-35页 |
| ·案例简介 | 第33-34页 |
| ·案例分析 | 第34-35页 |
| ·结论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5 促进集群治理集体行动的建议 | 第36-44页 |
| ·个体企业 | 第36-37页 |
| ·正确认识集体行动 | 第36页 |
| ·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 第36-37页 |
| ·协调集群内外部的关系 | 第37页 |
| ·行业协会组织 | 第37-40页 |
|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 | 第38页 |
| ·完善协会职能 | 第38-39页 |
| ·完善内部激励机制 | 第39页 |
| ·加快行业协会的改革 | 第39-40页 |
| ·政府部门 | 第40-43页 |
|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 第40-41页 |
| ·为中介机构的发展创造条件 | 第41页 |
|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协调作用 | 第41页 |
| ·健全治理机制 | 第41-42页 |
| ·建立适当的考核制度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6.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44-46页 |
| ·本研究的结论 | 第44-45页 |
| ·本研究的讨论 | 第45页 |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附录: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集体行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