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

云计算环境中工作流调度、可靠性与能耗优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1 绪论第10-24页
    1.1 相关研究背景第10-16页
        1.1.1 云计算概述第10-13页
        1.1.2 科学工作流概述第13-15页
        1.1.3 云环境中的科学工作流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2页
        1.2.1 云计算环境中工作流调度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2 基于云资源的工作流可靠性问题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3 云数据中心能耗优化研究第20-2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22-24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2 章节安排第23-24页
2 云资源QoS波动感知的科学工作流调度优化第24-50页
    2.1 云环境工作流调度问题建模第24-27页
        2.1.1 云资源模型第24-26页
        2.1.2 云环境中工作流优化调度建模第26-27页
        2.1.3 问题与挑战第27页
    2.2 基于时间序列技术的虚拟机QoS预测第27-33页
        2.2.1 时间序列概述第27-28页
        2.2.2 时间序列发展历程及常用时间序列模型第28-30页
        2.2.4 基于ARIMA模型的虚拟机QoS预测方案第30-33页
    2.3 工作流调度算法第33-37页
        2.3.1 基于列表的调度算法第33页
        2.3.2 基于关键路径的调度算法第33-34页
        2.3.3 基于聚类的调度算法第34-35页
        2.3.4 基于随机迭代的调度算法第35-37页
    2.4 基于时间序列与遗传算法的工作流调度第37-44页
        2.4.1 遗传算法概述第38页
        2.4.2 染色体编码设计第38-41页
        2.4.3 遗传算子设计第41-44页
    2.5 实验内容和结果第44-48页
        2.5.1 实验准备第44-46页
        2.5.2 实验结果第46-48页
    2.6 本章小结第48-50页
3 云环境中科学工作流可靠性优化问题研究第50-72页
    3.1 云环境中科学工作流可靠性特性分析第50-52页
    3.2 IaaS环境中主动容错技术分析第52-54页
    3.3 基于主动容错技术的科学工作流可靠性优化建模第54-59页
        3.3.1 可靠性优化模型约束分析第54-56页
        3.3.2 可靠性优化建模第56-58页
        3.3.3 基于主动容错可靠性优化模型NP难证明第58-59页
    3.4 基于Max-Min方法的工作流可靠性优化算法第59-64页
        3.4.1 Max-Min形式的可靠性优化目标第59-60页
        3.4.2 基于Max-Min方法的工作流可靠性优化建模第60-61页
        3.4.3 实验准备第61-63页
        3.4.4 Max-Min与 CP实验对比结果第63-64页
    3.5 基于遗传算法的工作流可靠性优化算法第64-68页
        3.5.1 染色体编码设计第64-65页
        3.5.2 遗传算子设计第65-67页
        3.5.3 GA-WFT与 CP策略对比实验结果第67-68页
    3.6 优化策略效率对比第68-70页
    3.7 本章小结第70-72页
4 基于虚拟机合并的云数据中心能耗优化第72-88页
    4.1 数据中心与虚拟化技术第72-74页
        4.1.1 数据中心第72-73页
        4.1.2 虚拟化技术第73-74页
    4.2 虚拟机迁移技术第74-77页
    4.3 迁移数据总量预测第77-78页
    4.4 基于迁移内存预估的虚拟机选择技术第78-81页
        4.4.1 待迁移虚拟机的选择第78-79页
        4.4.2 迁移方案设计第79-81页
    4.5 仿真实验第81-86页
        4.5.1 仿真平台Cloudsim介绍第81-82页
        4.5.2 实验设定第82-83页
        4.5.3 实验结果第83-86页
    4.6 本章小结第86-88页
5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5.1 主要结论第88-89页
    5.2 研究工作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0页
附录第100-102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00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情况第100-101页
    C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州亚运会举办情景下广州市居民民生满意度研究
下一篇:新规则下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艺术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