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水汽、凝结和降水论文--降水论文--液态降水(降雨)论文

江苏地区夏季降水的数值模拟及其对高速公路气象要素的影响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6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3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3-15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第16-26页
   ·资料第16-20页
     ·资料来源第16页
     ·高速公路自动气象监测系统简介第16-20页
   ·WRF模式简介第20-24页
   ·试验方法第24-26页
第三章 苏南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其对高速公路能见度的影响第26-40页
   ·引言第26-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39页
     ·暴雨过程降水概况及其大气环流背景第27-28页
     ·模拟结果检验第28-29页
     ·水汽条件分析第29-32页
     ·动力条件分析第32-34页
     ·热力作用分析第34-36页
     ·降水对高速公路交通能见度的影响第36-39页
   ·结论第39-40页
第四章 夏季降水对苏南高速公路路面状况影响第40-54页
   ·引言第40页
   ·降水对不同下垫面的温度的影响第40-42页
   ·降水对路面状况的影响第42-47页
     ·路面积水估算公式第42-43页
     ·模型效果验证第43-47页
   ·利用模式对路面状况的模拟第47-51页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第47-49页
     ·模式模拟路面状况第49-51页
   ·结论第51-54页
第五章 微物理方案敏感性对比分析及优化应用第54-68页
   ·实验设计第54页
   ·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第54-61页
     ·累计降水量对微物理方案的敏感性第54-58页
     ·垂直速度对微物理方案的敏感性第58-59页
     ·涡度、散度对微物理方案的敏感性第59-61页
   ·模型物理量对微物理方案的敏感性第61-66页
     ·不同微物理方案对气温的影响第61页
     ·不同微物理方案对路面温度的影响第61-62页
     ·不同微物理方案对降水模拟结果的影响第62-63页
     ·不同微物理方案对气压的影响第63-64页
     ·不同微物理方案对相对湿度的影响第64页
     ·不同微物理方案对风速的影响第64-65页
     ·不同微物理方案对于路面状态的影响第65-66页
   ·结论第66-6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1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68-69页
   ·创新点第69页
   ·研究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作者简介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冬季雾特征及湍流对雾过程的影响
下一篇:NO2在黑碳表面的非均相反应及碳—硝酸内混合颗粒物的外场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