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 ·小麦条锈病 | 第10-12页 |
| ·小麦条锈病 | 第10页 |
|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 | 第10-11页 |
|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 第11-12页 |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 | 第12-14页 |
| ·已知小麦抗条锈病基因 | 第12-13页 |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来源 | 第13-14页 |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 ·经典遗传学分析 | 第14-15页 |
| ·小麦抗条锈基因的鉴定 | 第15页 |
| ·抗条锈基因推导 | 第15-16页 |
| ·小麦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 | 第16-19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一粒葡-7 的抗条锈性基因的遗传分析 | 第21-2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 ·方法 | 第21-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4页 |
| ·讨论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小麦抗源武汉 2 号抗条锈性遗传与分子作图 | 第26-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 ·材料 | 第26页 |
| ·方法 | 第26-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 ·武汉 2 号苗期温室的抗病性评价 | 第29-30页 |
| ·Wuhan2 对 CYR31 的抗病性遗传分析 | 第30页 |
| ·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的定位 | 第30-33页 |
| ·讨论 | 第33-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