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城区景观提升与改造策略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 ·文献检索 | 第13页 |
| ·实地调查 | 第13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13页 |
| ·系统归纳比较分析 | 第13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5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5页 |
| ·小结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老城区景观改造及方法的相关研究 | 第16-23页 |
| ·国外景观改造及方法案例分析 | 第16-20页 |
| ·生态视角 | 第16-17页 |
| ·社会视角 | 第17-18页 |
| ·文化视角 | 第18-20页 |
| ·小结 | 第20页 |
| ·国内景观改造及方法案例分析 | 第20-23页 |
| ·哈尔滨中央大街景观 | 第21页 |
| ·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青岛老城区景观现状 | 第23-27页 |
| ·现状优势 | 第23-24页 |
| ·拥有良好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 | 第23页 |
| ·拥有中山路、八大关等标志性的景观 | 第23页 |
| ·建筑风格的多样化 | 第23-24页 |
| ·地理条件优越 | 第24页 |
| ·园林绿化多 | 第24页 |
| ·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 第24页 |
| ·景观分区明确,内容丰富 | 第24页 |
| ·现状劣势 | 第24-25页 |
| ·街区景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无法相结合 | 第24-25页 |
| ·景观设计缺乏细节思考 | 第25页 |
| ·建筑规划缺乏整体性的思考 | 第25页 |
| ·景观特色不突出 | 第25页 |
| ·市区现有园林绿地分布不均衡 | 第25页 |
| ·部分地段人迹稀少,景观利用率低 | 第25页 |
| ·制约景观发展的因素 | 第25-27页 |
| ·缺乏合理的交通环境 | 第25页 |
| ·城市规划布局的不合理 | 第25-26页 |
| ·文化内涵的同化 | 第26-27页 |
| 第四章 老城区代表景区的景观构成分析 | 第27-38页 |
| ·中山路景观的构成分析 | 第27-32页 |
| ·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 | 第27-30页 |
| ·景观现状的构成要素 | 第30-32页 |
| ·小结 | 第32页 |
| ·八大关景区景观的构成分析 | 第32-35页 |
| ·建筑景观构成 | 第32页 |
| ·道路景观构成 | 第32-33页 |
| ·植物景观构成 | 第33-34页 |
| ·小品设施景观构成 | 第34页 |
| ·景观色彩构成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台东三路商业步行街景观构成分析 | 第35-37页 |
| ·交通构成 | 第35页 |
| ·步行街壁画形式与功能分析 | 第35页 |
| ·开放空间分析 | 第35-36页 |
| ·植物景观分析 | 第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老城区景观提升与改造策略的构思策略 | 第38-42页 |
| ·老城区景观提升与改造设计的构思 | 第38页 |
| ·重拾记忆 | 第38页 |
| ·改善生活环境 | 第38页 |
| ·延续生活轨迹 | 第38页 |
| ·老城区景观提升与改造策略 | 第38-41页 |
| ·空间营造策略 | 第38-39页 |
| ·建筑景观营造策略 | 第39页 |
| ·绿化景观营造策略 | 第39页 |
| ·滨海景观营造策略 | 第39-40页 |
| ·商业街景观营造策略 | 第40页 |
| ·配套设施设计策略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