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初始pH值对水稻土微生物铁还原的影响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水稻土酸碱度与 Fe(III)的关系第13-14页
     ·水稻土酸碱度特性第13页
     ·水稻土酸碱度对 Fe(III)的影响第13-14页
   ·极端酸碱环境中铁还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第14-19页
     ·极端酸性环境中铁还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第14-18页
     ·极端碱性环境中铁还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19-21页
     ·研究目的第19页
     ·研究内容第19-21页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碱性和酸性水稻土互调 pH 值后水稻土微生物铁还原差异第22-32页
   ·材料与方法第22-24页
     ·供试土壤第22页
     ·水稻土初始 pH 的调节第22-23页
     ·土壤菌悬液的制备第23页
     ·厌氧培养试验及分析指标测定方法第23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23-24页
   ·结果与分析第24-29页
     ·pH 值调节剂用量与水稻土 pH 的关系第24页
     ·硫酸盐对水稻土铁还原的影响第24-26页
     ·碱性和酸性水稻土互调 pH 值后水稻土铁还原差异第26-27页
     ·碱性和酸性水稻土互调 pH 值后土壤中微生物群落铁还原能力的差异第27-29页
   ·讨论第29-31页
     ·泥浆培养和混合培养体系中 pH 值的变化第29-30页
     ·硫酸盐对水稻土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第30页
     ·初始 pH 值对 Fe(Ⅲ)还原的影响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不同初始 pH 值条件下相同水稻土微生物铁还原差异第32-41页
   ·材料与方法第32-33页
     ·供试土壤第32页
     ·水稻土初始 pH 的调节第32页
     ·土壤菌悬液制备第32页
     ·厌氧培养试验及分析指标测定方法第32-33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39页
     ·pH 值调节剂用量与水稻土 pH 的关系第33-34页
     ·调节淹水初始 pH 值对水稻土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第34-36页
     ·水稻土微生物群落铁还原能力对不同 pH 值条件的响应第36-39页
   ·讨论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苏打碱土中嗜碱性铁还原微生物的培养研究第41-50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4页
     ·供试土壤第41页
     ·培养基组成第41-42页
     ·苏打碱土中铁还原微生物的分离第42页
     ·苏打碱土中铁还原微生物的筛选第42-43页
     ·苏打碱土中铁还原微生物的鉴定第43页
     ·菌株纯培养试验及分析指标测定方法第43-44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嗜碱性铁还原微生物的分离第44页
     ·嗜碱性铁还原微生物的筛选第44-45页
     ·嗜碱性铁还原微生物的鉴定第45-46页
     ·嗜碱性铁还原微生物对不同 pH 值的响应第46-48页
   ·讨论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强酸性水稻土中铁还原微生物的培养研究第50-57页
   ·材料与方法第50-52页
     ·供试土壤第50页
     ·培养基组成第50-51页
     ·强酸性水稻土中铁还原微生物的分离第51页
     ·强酸性水稻土中铁还原微生物的筛选第51页
     ·强酸性水稻土中铁还原微生物的鉴定第51-52页
     ·菌株纯培养试验及分析指标测定方法第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56页
     ·嗜酸性铁还原微生物分离第52页
     ·嗜酸性铁还原微生物的筛选第52-53页
     ·嗜酸性铁还原微生物的鉴定第53-54页
     ·强酸性水稻土中典型铁还原微生物对不同 pH 值的响应第54-56页
   ·讨论第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总论第57-59页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57-58页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58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58页
   ·研究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致谢第64-65页
作者简介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鼠Dazl和Ddx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和miR302/367簇诱导重编程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有机磷降解菌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