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3页 |
一、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10-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大清公司律实施前的公司治理 | 第13-19页 |
一、 洋务运动时期 | 第13-17页 |
二、 清末 | 第17-19页 |
第三章 近代公司立法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定 | 第19-34页 |
一、 1904年大清《公司律》关于公司治理的规定 | 第19-22页 |
(一) 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二) 评价 | 第20-22页 |
二、 1914年《公司条例》关于公司治理的规定 | 第22-24页 |
(一) 制定背景及过程 | 第22页 |
(二) 关于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三) 实施效果 | 第23-24页 |
三、 1929年《公司法》 | 第24-25页 |
四、 1946年《公司法》 | 第25页 |
五、 基于内部视角的公司治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的分权制衡 | 第25-30页 |
(一) 股东与股东会制度 | 第26页 |
(二) 董事与董事会制度 | 第26-28页 |
(三) 职业经理人 | 第28-29页 |
(四) 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机构的相互关系 | 第29-30页 |
六、 基于外部视角的公司治理——政府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 | 第30-34页 |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关于企业治理的规定 | 第34-37页 |
一、 改革开放前企业治理的变化过程 | 第34-36页 |
二、 评价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企业治理的发展 | 第37-45页 |
一、 企业治理的内部改革 | 第37-38页 |
二、 企业承包经营制与租赁制及其评价 | 第38-39页 |
三、 企业治理结构改革的效果 | 第39-41页 |
四、 《公司法》颁布后新老“三会”的关系 | 第41-42页 |
五、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六、 独立董事制度及其评价 | 第43-4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