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传统民居型制及建筑细部意匠探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陕南民居及安康民居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10-11页 |
·建筑类型学 | 第10-11页 |
·建筑细部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11-12页 |
·研究范围 | 第12-13页 |
·按行政地理上的范围 | 第12页 |
·按传统民居建筑修建的时间范围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2 安康地区相关背景及民居调研概述 | 第15-23页 |
·安康地区自然条件概况 | 第15-16页 |
·安康地区历史文化概况 | 第16页 |
·实地调研概述汇总 | 第16-22页 |
·安康市汉滨区调研概述 | 第16-17页 |
·旬阳县调研概述 | 第17-18页 |
·白河县调研概述 | 第18-19页 |
·石泉县调研概述 | 第19-20页 |
·紫阳县调研概述 | 第20-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3 安康传统民居型制探究 | 第23-28页 |
·按建筑类型划分 | 第23-26页 |
·按场地类型分 | 第23-24页 |
·按功能类型分 | 第24-25页 |
·按平面型制分 | 第25-26页 |
·按结构类型划分 | 第26-27页 |
·木结构承重体系 | 第26-27页 |
·混合承重体系 | 第27页 |
·纵横墙承重体系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4 安康传统民居建筑细部意匠探究 | 第28-47页 |
·安康民居屋顶细部特点 | 第28-32页 |
·屋脊细部特点 | 第28-29页 |
·瓦作的细部特点 | 第29-30页 |
·檐口叠涩细部特点 | 第30-31页 |
·腰檐 | 第31页 |
·天斗 | 第31-32页 |
·排山勾滴 | 第32页 |
·封火山墙及细部特点 | 第32-34页 |
·封火山墙造型 | 第32-33页 |
·墀头 | 第33-34页 |
·安康民居屋身细部特点 | 第34-43页 |
·墙的细部特点 | 第34-37页 |
·梁的细部特点 | 第37-38页 |
·梁枋下的构件细部特点 | 第38-39页 |
·门的细部特点 | 第39-40页 |
·门仪 | 第40-41页 |
·匾额的细部特点 | 第41页 |
·栏杆 | 第41页 |
·窗的细部特点 | 第41-43页 |
·台基的相关部分细部特点 | 第43-47页 |
·门枕石 | 第43-44页 |
·柱础 | 第44页 |
·地坪 | 第44-45页 |
·基础 | 第45页 |
·龙眼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5 典型民居调研分析 | 第47-76页 |
·安康市汉滨区典型传统民居调研分析 | 第47-50页 |
·汉滨区小北街传统民居 | 第47-50页 |
·旬阳县典型民居调研分析 | 第50-56页 |
·旬阳季家坪传统民居 | 第50-53页 |
·旬阳蜀河镇传统民居 | 第53-56页 |
·白河县典型民居调研分析 | 第56-64页 |
·卡子镇张家大院 | 第56-61页 |
·卡子镇黄家大院 | 第61-64页 |
·石泉县典型民居调研分析 | 第64-70页 |
·石泉县城传统民居 | 第64-65页 |
·石泉县中池镇传统民居 | 第65-70页 |
·紫阳县典型民居调研分析 | 第70-75页 |
·紫阳县城关镇传统民居 | 第70-71页 |
·紫阳县毛坝镇传统民居 | 第71-73页 |
·紫阳瓦房店传统民居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6 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中的新移民建筑 | 第76-79页 |
·安康传统民居的保护 | 第76-77页 |
·安康传统民居的保护现状 | 第76页 |
·民居保护面临的问题 | 第76-77页 |
·新移民建筑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7 结语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