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13-18页 |
1 病例来源 | 第13页 |
2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和中医辩证分型标准 | 第13-14页 |
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第14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5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17-18页 |
结果 | 第18-22页 |
1 两组间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 第18-19页 |
2 两组肝功能治疗前后改善情况 | 第19-20页 |
3 两组B超治疗前后改善情况 | 第20-21页 |
4 两组降酶综合疗效比较 | 第21-22页 |
讨论 | 第22-29页 |
1 祖国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 第22页 |
2 现代医家对慢性乙型肝炎辩证分型的认识 | 第22-23页 |
3 中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气阴亏虚兼血瘀证及肝胆湿热兼肝郁脾虚证的认识 | 第23-24页 |
4 健肝颗粒组方原理及药物作用 | 第24-26页 |
·健肝颗粒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24-26页 |
5 参苓益肝颗粒组方原理及药物作用 | 第26-27页 |
·参苓益肝颗粒现代药理研究 | 第26-27页 |
6 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7 设想与展望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文献综述 | 第33-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