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种族、性别与阶级:简·奥斯丁后期作品中的身份认同与自我塑造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绪论第12-19页
 一、简·奥斯丁生平及作品概述第12-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3. 后期三部作品的研究第16页
 三、问题的提出和关键术语说明第16-19页
  1. 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2. 关键术语说明第17-19页
第一章 后殖民视阈下文化身份的认同第19-30页
 第一节 奥斯丁小说中文化身份的决定因素第19-23页
  一、后天教育第20-21页
  二、地理位置第21-23页
 第二节 文化身份的变化第23-26页
  一、文化身份的犹疑第23-24页
  二、文化身份的融合第24-26页
 第三节 简·奥斯丁的文化身份诉求第26-30页
  一、帝国意识与隐性表达第26-27页
  二、简·奥斯丁的文化身份认同第27-30页
第二章 女性主义视阈下社会性别的塑造第30-38页
 第一节 男性社会性别的弱化第30-32页
  一、父亲形象的弱化第30-31页
  二、道德形象的贬损第31-32页
 第二节 女性社会性别的彰显第32-35页
  一、家庭主人翁身份的确立第33-34页
  二、话语上的主动权第34-35页
 第三节 简·奥斯丁社会性别的自我塑造第35-38页
  一、女性自我身份塑造原因探寻第35-37页
  二、女性应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第37-38页
第三章 阶级身份的认同与塑造第38-48页
 第一节 土地贵族的衰落第39-42页
  一、经济与道德的衰落第39-40页
  二、贵族妇女苛求门当户对婚姻的悲剧第40-42页
 第二节 中产阶级的崛起第42-45页
  一、经济道德的崛起第42-44页
  二、上层阶级妇女的另一种婚嫁模式第44-45页
 第三节 简·奥斯丁的阶级身份观第45-48页
  一、简·奥斯丁的阶级身份背景第45-46页
  二、简·奥斯丁的阶级身份观第46-48页
结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格洛丽亚·内勒姊妹篇小说中的两个逃离
下一篇:《别让我离开》的叙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