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绪论 | 第12-24页 |
(一) 选题依据与选题意义 | 第12-16页 |
1.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2. 选题意义 | 第13-16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四)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2-24页 |
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一) 基本概念 | 第24-25页 |
1. 空巢老人 | 第24页 |
2. 养老服务 | 第24页 |
3. 社会化养老服务 | 第24-25页 |
(二) 基本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25页 |
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5页 |
3.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5-29页 |
二、呼和浩特市空巢老人养老现状分析 | 第29-36页 |
(一) 机构养老 | 第29-30页 |
1. 政府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 第29-30页 |
2. 民办养老机构规模小 | 第30页 |
3. 社会氛围没有形成 | 第30页 |
(二) 自我养老与家庭养老 | 第30-36页 |
三、呼和浩特市空巢老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一) 养老金供给压力大 | 第36页 |
(二) 服务基础设施差 | 第36-37页 |
1. 养老设施使用率低 | 第36-37页 |
2. 缺乏老年文体娱乐场所 | 第37页 |
(三) 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化建设落后 | 第37-38页 |
(四) 养老服务资源缺乏 | 第38页 |
(五) 家庭养老负担过重 | 第38-39页 |
四、呼和浩特市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9-46页 |
(一) 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主体单一 | 第39页 |
(二) 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服务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39-40页 |
(三) 政府在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服务模式建设上的缺位 | 第40-41页 |
1. 国家相关制度建设不足 | 第40页 |
2. 地方政府投入力度不够 | 第40页 |
3. 政府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 第40-41页 |
(四) 城市空巢老人服务产业化滞后 | 第41-42页 |
1. 老年产业供需矛盾突出 | 第41页 |
2. 老年产业投资不足 | 第41页 |
3. 老年产业存在无序状态 | 第41-42页 |
4. 产业缺乏政策支撑 | 第42页 |
(五) 针对空巢老人的服务机制不顺畅 | 第42-43页 |
1. 政府合作机制不健全 | 第42页 |
2. 社会服务机制不顺畅 | 第42-43页 |
(六) 空巢老人养老机构功能设置单一 | 第43-44页 |
1. 养老机构缺乏行业规范 | 第43页 |
2. 养老机构缺少功能定位 | 第43-44页 |
(七) 城市空巢老人养老医疗服务匮乏 | 第44页 |
1. 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 | 第44页 |
2. 统筹基金门槛高 | 第44页 |
(八) 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思想上偏差 | 第44-46页 |
1. 政府思想偏差 | 第45页 |
2. 社会公众思想偏差 | 第45页 |
3. 受益者思想偏差 | 第45-46页 |
五、实现呼和浩特市养老服务社会化模式 | 第46-55页 |
(一) 以社会化养老服务建设为基础 | 第46-48页 |
1. 支持居家养老 | 第46-47页 |
2. 完善社区建设 | 第47页 |
3. 鼓励社会参与 | 第47页 |
4. 强化专业队伍 | 第47-48页 |
(二) 以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为依托 | 第48-49页 |
1. 基本生活保障 | 第48页 |
2. 养老金制度 | 第48-49页 |
3. 商业寿险(储蓄)制度 | 第49页 |
4. 家庭保障 | 第49页 |
(三) 以非营利组织参与建设为保障 | 第49-51页 |
1. 培育伙伴关系 | 第50页 |
2. 克服资金“瓶颈” | 第50页 |
3. 推进服务社会化 | 第50-51页 |
4. 开展志愿者运动 | 第51页 |
(四) 以社会工作介入建设为支撑 | 第51-53页 |
1. 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 | 第51-52页 |
2. 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 | 第52页 |
3. 提供良好的文娱条件 | 第52页 |
4. 完善养老服务 | 第52-53页 |
5.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 第53页 |
6. 加强社区内部网络建设 | 第53页 |
(五) 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为后盾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