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船用并联机构多维减振座椅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页 |
·多维减振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并联机构减振平台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 | 第12-24页 |
·并联机构型综合理论 | 第12页 |
·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现状 | 第12-14页 |
·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 | 第14-22页 |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等效无约束支链的设计 | 第15-21页 |
·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注意问题 | 第21页 |
·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 | 第21-22页 |
·减振主体机构的优选 | 第22-23页 |
·减振机构优选原则 | 第22页 |
·减振机构的优选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3-PRPS并联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 第24-46页 |
·引言 | 第24页 |
·位置正解与反解分析 | 第24-31页 |
·位置正解分析 | 第25-27页 |
·位置反解分析 | 第27-28页 |
·正反解数值验证 | 第28-31页 |
·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 第31-35页 |
·速度分析 | 第32-33页 |
·加速度分析 | 第33-35页 |
·工作空间分析 | 第35-38页 |
·影响工作空间的因素 | 第35-36页 |
·工作空间的求解 | 第36-38页 |
·奇异位形分析 | 第38-43页 |
·奇异位形的分类 | 第39-40页 |
·奇异位形研究方法 | 第40页 |
·奇异位形分析 | 第40-43页 |
·动力学分析 | 第43-45页 |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机构动能分析 | 第43-44页 |
·机构势能分析 | 第44页 |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研究 | 第46-60页 |
·引言 | 第46页 |
·阻尼器的工作原理 | 第46-49页 |
·基本工作模式 | 第46-47页 |
·阻尼器调节原理 | 第47-48页 |
·阻尼器类型 | 第48-49页 |
·阻尼器的设计计算 | 第49-54页 |
·结构设计 | 第49-52页 |
·磁路设计 | 第52-53页 |
·阻尼力计算 | 第53-54页 |
·磁路有限元分析 | 第54-59页 |
·材料的选择 | 第54-56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56-57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减振座椅优化设计 | 第60-65页 |
·引言 | 第60页 |
·平稳性优化 | 第60-61页 |
·阻尼器行程优化 | 第61-63页 |
·机构整体尺寸确定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5-67页 |
·总结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