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 | 第10-12页 |
·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 第12-15页 |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国内外研究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内容 | 第16-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2 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分析 | 第21-33页 |
·内涵分析 | 第21-24页 |
·新农村规划内涵分析 | 第21-22页 |
·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分析 | 第22-24页 |
·相关理论分析 | 第24-28页 |
·区位理论 | 第24-25页 |
·土地报酬理论 | 第2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6-27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7-28页 |
·新农村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分析 | 第28-29页 |
·新农村建设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 第28-29页 |
·土地集约利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 第29页 |
·河南省当前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3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构建 | 第33-47页 |
·新农村规划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思路和方法 | 第33-34页 |
·评价思路 | 第33页 |
·评价方法 | 第33-34页 |
·新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 第34-38页 |
·自然因素 | 第34页 |
·社会因素 | 第34-36页 |
·经济因素 | 第36-37页 |
·其他因素 | 第37-38页 |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确定 | 第38-47页 |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8-39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 第39-41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1-44页 |
·指标标准化处理 | 第44-45页 |
·集约度综合指标值的确定 | 第45-47页 |
4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实证研究 | 第47-67页 |
·实证研究 | 第47-65页 |
·永城市孙中楼中心村规划前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 第47-52页 |
·开封县米厂中心村规划前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 第52-59页 |
·长葛市白寨新村规划前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 第59-65页 |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5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和策略 | 第67-71页 |
·规划中土地集约利用建议 | 第67-68页 |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现策略 | 第68-71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71-73页 |
·主要结论 | 第71页 |
·讨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