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水土保持功能区划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引言 | 第9-22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水土保持功能与水土保持功能区划研究综述 | 第10-18页 |
·水土保持功能 | 第10-15页 |
·水土保持功能区划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2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页 |
·基础数据和数据来源 | 第20-22页 |
2.研究区概况 | 第22-28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2-27页 |
·地貌 | 第22-23页 |
·气候、水文 | 第23-24页 |
·土壤 | 第24-25页 |
·生物 | 第25-26页 |
·土地、矿产资源 | 第26-27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7-28页 |
3.水土流失现状及其评价 | 第28-33页 |
·土壤侵蚀现状 | 第28-29页 |
·土壤侵蚀分布 | 第29-30页 |
·水土流失危害 | 第30-32页 |
·水土流失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3页 |
4.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 第33-42页 |
·评价指标与方法 | 第33-35页 |
·土壤侵蚀单因子敏感性评价 | 第33-34页 |
·土壤侵蚀综合因子敏感性评价 | 第34-35页 |
·综合评价分析 | 第35-42页 |
·降雨侵蚀力对土壤侵蚀的敏感性 | 第35-36页 |
·土壤质地对土壤侵蚀的敏感性 | 第36-38页 |
·坡度对土壤侵性的敏感性 | 第38-39页 |
·植被盖度对土壤侵蚀的敏感性 | 第39-40页 |
·综合评价结果 | 第40-42页 |
5.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 | 第42-66页 |
·评价指标与方法 | 第42-45页 |
·评价指标体系 | 第42-44页 |
·评价方法 | 第44-45页 |
·综合评价分析 | 第45-66页 |
·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 | 第45-47页 |
·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 第47-49页 |
·蓄水保水重要性评价 | 第49-51页 |
·生态维护重要性评价 | 第51-53页 |
·防风固沙重要性评价 | 第53-55页 |
·拦沙减沙重要性评价 | 第55-57页 |
·农田防护重要性评价 | 第57-59页 |
·水质维护重要性评价 | 第59-61页 |
·防灾减灾重要性评价 | 第61-63页 |
·人居环境维护重要性评价 | 第63-66页 |
6.水土保持功能区划 | 第66-82页 |
·水土保持功能区划原则 | 第66页 |
·水土保持功能分区等级与依据 | 第66-67页 |
·水土保持功能区划分方法 | 第67-68页 |
·分区步骤 | 第67页 |
·分区准则 | 第67页 |
·命名原则 | 第67-68页 |
·水土保持功能区划分结果 | 第68-73页 |
·水土保持功能区划一、二分区概述 | 第73-82页 |
·陕北盖沙丘陵沟壑区(Ⅰ) | 第73-74页 |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Ⅱ) | 第74-76页 |
·关中渭河谷地丘陵阶地区(Ⅲ) | 第76-78页 |
·陕南秦巴山山地区(Ⅳ) | 第78-82页 |
7.结论与建议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页 |
·建议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个人简介 | 第87-88页 |
导师简介 | 第88-89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