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艺术论文

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研究背景第12-16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4-16页
   ·研究的目标、方法和意义第16-19页
     ·研究目标第16页
     ·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6-17页
     ·研究意义第17-19页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第19-22页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9-20页
     ·研究内容和框架第20-22页
第二章 岭南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第22-81页
   ·岭南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特征第23-47页
     ·畅朗轻盈的体型第23-28页
     ·实用主义的风格倾向第28-38页
     ·不拘一格的庭园空间和活泼多姿的造型第38-47页
   ·岭南古典园林建筑装饰的风格特征第47-79页
     ·岭南古典园林建筑装饰风格形成的历史源流分析第47-51页
     ·绚丽多姿的装饰风格特征第51-59页
     ·岭南庭园与西方同期装饰艺术风格特征比较第59-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三章 岭南古典园林的叠山风格第81-152页
   ·岭南古典园林叠山风格的历史源流分析第81-95页
     ·生长期----秦、汉代的山岳崇拜第81-82页
     ·兴盛期----南汉、宋代的叠山风格第82-87页
     ·成熟期----明清、近代的叠山风格第87-95页
   ·岭南古典园林叠山的风格特征第95-138页
     ·岭南庭园叠山与空间环境的关系第96-100页
     ·岭南庭园叠山风格形成的材料因素第100-103页
     ·岭南庭园叠山风格形成的技术因素第103-108页
     ·粤东庭园叠山的风格特征第108-112页
     ·岭南庭园叠山的美学表现第112-121页
     ·三大园林叠山风格的对比分析第121-138页
   ·岭南古典园林的叠山技术第138-150页
     ·岭南古典园林叠山的类型第138-142页
     ·岭南古典园林叠山的工艺流程及步骤第142-150页
   ·本章小结第150-152页
第四章 岭南古典园林的理水风格第152-218页
   ·岭南古典园林理水风格形成的历史源流分析第152-173页
     ·贝丘与沙丘滨海部落的理水特征第152-154页
     ·秦汉代园林理水风格第154-161页
     ·隋唐、南汉和宋代园林理水风格第161-167页
     ·明清、近代园林理水风格第167-173页
   ·岭南古典园林理水的风格特征第173-216页
     ·三大园林理水风格的对比分析第173-191页
     ·岭南古典园林理水的风格特征第191-208页
     ·岭南古典园林理水的类型与形式第208-216页
   ·本章小结第216-218页
第五章 岭南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风格第218-299页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风格的历史演变第218-241页
     ·史前时期的植物种类第218-219页
     ·秦、汉代宫苑的植物配置第219-221页
     ·晋、南汉、宋代的植物种类及宫苑植物配置第221-227页
     ·明清、近代园林的植物配置第227-241页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风格特征第241-279页
     ·岭南植物的生境条件特征第241-242页
     ·岭南植被的类型和特征第242-245页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风格特征第245-268页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文化内涵第268-279页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组织形式第279-297页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种植方式第279-288页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与建筑空间关系第288-292页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材料的观赏方式第292-297页
   ·本章小结第297-299页
第六章 岭南古典园林的风格特征总述第299-343页
   ·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第299-324页
     ·岭南古典园林风格形成的宏观环境因素第299-306页
     ·岭南古典园林风格形成的微观环境因素第306-316页
     ·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特征的观点统一第316-324页
   ·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特征的案例综合研究第324-341页
     ·顺德清晖园第324-329页
     ·番禺余荫山房第329-333页
     ·东莞可园第333-337页
     ·佛山梁园第337-341页
   ·本章小结第341-343页
结论第343-34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348-356页
附录第356-36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369-370页
致谢第370-371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371页

论文共3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岭南建筑师林克明实践历程与创作特色研究
下一篇:承重保温夹芯无拉接件的复合墙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