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霉素废水生物安全性及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抗生素废水处理现状 | 第9-12页 |
·抗生素废水来源 | 第9-10页 |
·抗生素废水水质特征 | 第10页 |
·抗生素废水达标处理技术现状 | 第10-11页 |
·抗生素废水生物安全性分析 | 第11-12页 |
·抗生素废水生物安全性检测方法 | 第12-14页 |
·生物毒性检测 | 第12-13页 |
·抗生素残留检测 | 第13-14页 |
·抗生素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物化法处理抗生素废水 | 第14-15页 |
·高级氧化法处理抗生素废水 | 第15-16页 |
·组合工艺处理抗生素废水 | 第16-17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废水中土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 第19-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9-20页 |
·仪器条件 | 第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8页 |
·质谱条件优化 | 第21-22页 |
·色谱条件优化 | 第22-23页 |
·样品前处理条件选择 | 第23-26页 |
·方法学验证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废水急性毒性检测方法研究 | 第29-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9-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5页 |
·受试菌液制备条件选择 | 第32-33页 |
·HgCl_2毒性当量表征急性毒性方法的建立 | 第33-34页 |
·EC_(50)值表征急性毒性方法的建立 | 第34-35页 |
·方法学验证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某制药企业土霉素废水生物安全性研究 | 第37-45页 |
·废水处理站概况 | 第37-38页 |
·各处理单元水质分析 | 第38-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土霉素废水深度达标技术研究 | 第45-53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46-47页 |
·H_2O_2投加量的选择 | 第47-48页 |
·初始反应 pH 值的选择 | 第48-49页 |
·FeSO_4投加量的选择 | 第49-50页 |
·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50页 |
·Fenton 氧化法处理效果验证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