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综述一 中医对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认识 | 第12-20页 |
1. 病因病机 | 第12-13页 |
·病因 | 第12页 |
·病机 | 第12-13页 |
2. 症状表现 | 第13-14页 |
3. 辨证论治 | 第14-17页 |
·治则治法 | 第14页 |
·分证论治 | 第14-16页 |
·其他疗法 | 第16-17页 |
4. 预防调护 | 第17-18页 |
·起居饮食 | 第17页 |
·合理运动 | 第17-18页 |
·心理调护 | 第18页 |
5. 小结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0页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 | 第20-32页 |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20-21页 |
·遗传及出生 | 第20页 |
·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R) | 第20页 |
·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 | 第20-21页 |
·钙(Ca)与甲状旁腺高血压因子(PHF) | 第21页 |
2. 临床研究 | 第21-23页 |
·国外报道 | 第21-22页 |
·国内研究 | 第22-23页 |
3.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 第23-27页 |
·控制饮食 | 第23-24页 |
·戒烟戒酒 | 第24页 |
·适量运动 | 第24页 |
·精神调节 | 第24页 |
·控制血压 | 第24-26页 |
·控制血糖 | 第26-27页 |
·定期检查 | 第27页 |
4. 小结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2页 |
前言 | 第32页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1. 临床资料 | 第32页 |
2. 诊断标准 | 第32-34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32-33页 |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第33-34页 |
·纳入标准 | 第34页 |
·排除标准 | 第34页 |
3. 临床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回顾性研究 | 第34页 |
·前瞻性研究 | 第34-35页 |
4. 统计学处理 | 第35页 |
结果 | 第35-42页 |
1. 回顾性研究 | 第35-39页 |
·人口总体特征 | 第35页 |
·分组特征 | 第35-36页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高危人群中非急性事件与急性事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 | 第36-37页 |
·急性事件组中医证候的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7-38页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高危人群中先发高血压或先发糖尿病组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 第38-39页 |
2. 前瞻性研究 | 第39-42页 |
·中西药结合组与西药组治疗前后风证的变化 | 第39页 |
·中西药结合组与西药组治疗前后痰证的变化 | 第39-40页 |
·中西药结合组与西药组治疗前后瘀证的变化 | 第40-41页 |
·中西药结合组与西药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变化 | 第41页 |
·中西药结合组与西药组治疗前后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变化 | 第41页 |
·中西药结合组与西药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达标率的变化 | 第41-42页 |
附:典型病例 | 第42页 |
讨论 | 第42-45页 |
1. 回顾性研究 | 第43页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高危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 | 第43页 |
·急性事件组中医证候的分布 | 第43页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高危人群中先发高血压或先发糖尿病组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 第43页 |
2. 前瞻性研究 | 第43-45页 |
·中西药结合组与西药组对“风”、“痰”、“瘀”证候的影响 | 第43页 |
·中西药结合组与西药组对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血压及血糖达标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个人简历 | 第48-50页 |
附表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