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雷电活动特征及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雷电活动特征研究 | 第11-12页 |
| ·灾害风险区划 | 第12-14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资料来源和处理方法 | 第18-22页 |
| ·雷暴日资料及处理方法 | 第18页 |
| ·地闪资料及处理方法 | 第18-19页 |
| ·雷电灾害资料 | 第19-20页 |
| ·其他资料 | 第20-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山东省雷电活动特征 | 第22-39页 |
| ·山东省雷暴时空变化分析 | 第22-28页 |
| ·年雷暴日的空间分布 | 第22-25页 |
| ·山东省年雷暴日的年际变化特征与突变分析 | 第25-28页 |
| ·地闪时空分布特征 | 第28-36页 |
| ·地闪密度空间变化 | 第28-31页 |
| ·地闪活动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31-33页 |
| ·地闪活动日变化 | 第33-34页 |
| ·地闪强度特征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山东省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 第39-44页 |
| ·雷电灾害时间分布特征 | 第39-40页 |
| ·雷电灾害地域分布特征 | 第40-41页 |
| ·人身伤亡事故分析 | 第41-42页 |
| ·雷电灾害类型分析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山东省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 第44-71页 |
|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流程与方法 | 第44-50页 |
|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的技术流程 | 第44-47页 |
|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方法 | 第47-50页 |
| ·区域环境背景分析 | 第50-52页 |
| ·地理、地貌 | 第50-51页 |
| ·气候特征 | 第51页 |
| ·土壤植被 | 第51页 |
| ·人文环境 | 第51-52页 |
| ·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 第52-55页 |
| ·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标 | 第52-54页 |
| ·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划 | 第54-55页 |
| ·孕灾环境敏感性分析 | 第55-59页 |
| ·孕灾环境敏感性指标 | 第55-58页 |
| ·孕灾环境敏感性区划 | 第58-59页 |
| ·承灾体易损性分析 | 第59-63页 |
| ·承灾体易损性指标 | 第60-62页 |
| ·承灾体易损性区划 | 第62-63页 |
| ·防灾减灾能力分析 | 第63-66页 |
| ·防灾减灾能力指标 | 第64-65页 |
| ·防灾减灾能力区划 | 第65-66页 |
|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 第66-69页 |
| ·指标模型 | 第66-67页 |
| ·风险区划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4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 ·研究特色 | 第72页 |
| ·展望 | 第72-74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