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26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萘酰亚胺的研究进展第10-24页
     ·萘酰亚胺的概述第10-11页
     ·荧光方面的应用第11-16页
     ·萘酰亚胺类化合物在生物活性方面的应用第16-24页
   ·含氮杂环第24页
   ·本论文提出的背景和研究内容第24-25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萘酰亚胺类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第26-36页
   ·研究背景第26页
   ·萘酰亚胺类衍生物的合成所用试剂及仪器第26-27页
     ·所用试剂第26-27页
     ·仪器第27页
   ·合成部分第27-34页
     ·L1、L2的合成第27-29页
       ·a1的合成第27-28页
       ·b1的合成第28页
       ·c1的合成第28页
       ·L1的合成第28-29页
       ·L2的合成第29页
     ·L3-L7的合成第29-32页
       ·a2的合成第29-30页
       ·b2的合成第30页
       ·c2的合成第30页
       ·L3的合成第30页
       ·L4的合成第30-31页
       ·L5的合成第31页
       ·L6及L7的合成第31-32页
     ·L8-L10的合成第32-34页
       ·b3的合成第32-33页
       ·c3的合成第33页
       ·L8的合成第33页
       ·L9的合成第33-34页
       ·L10的合成第34页
   ·合成中遇到的问题第34-36页
第三章 化合物L1与L2的荧光性质的研究第36-49页
   ·引言第36-37页
   ·萘酰亚胺类衍生物L1和L2的结构第37页
   ·分析仪器及溶液的配制第37页
   ·光谱性质的测定第37-47页
     ·L1和L2的荧光选择性第38-39页
     ·探针L1和L2的紫外选择性实验第39-40页
     ·探针L1和L2的阳离子竞争性实验第40-42页
     ·pH的研究第42-43页
     ·荧光滴定的研究第43-44页
     ·可逆性的研究第44-45页
     ·Mass spectrometry第45-46页
     ·颜色的变化第46-47页
   ·结果和讨论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萘酰亚胺类衍生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第49-60页
   ·引言第49-50页
   ·凝胶电泳的实验原理第50页
   ·实验部分第50-51页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50页
     ·溶液的配制第50-51页
   ·配合物L4-L7切割DNA的性能考察第51-56页
     ·L7-Co切割DNA的缓冲体系考察第51-52页
     ·L7-Co切割DNA的pH考察第52页
     ·配合物L7浓度的考察第52-53页
     ·配合物L7切割DNA的反应时间的考察第53-54页
     ·pH=7.0时,配合物L3-L6切割DNA的对比第54页
     ·pH=7.0时,金属离子对配合物L4-L5切割DNA的影响第54-55页
     ·pH=7.0时,金属离子对配合物L6-L7切割DNA的影响第55-56页
   ·L9-L10切割DNA的考察第56-58页
     ·L10-Co切割DNA的pH考察第56页
     ·配合物浓度的考察第56-57页
     ·配合物切割DNA的反应时间的考察第57页
     ·pH=7.0时,配合物L9-L10切割DNA的对比第57-58页
     ·pH=7.0时,金属离子对配合物L9-L10切割DNA的影响第58页
   ·配合物切割pUC19 DNA的机理研究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附录第67-83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脂肪—芳香酰胺杂交折叠体的合成、表征与识别性质
下一篇:瓜环与咔唑衍生物超分子作用的质谱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