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6-20页 |
·列车振振动荷载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列车振动传播规律的研究 | 第18-19页 |
·列车振动荷载对隧道结构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0-22页 |
·本文研究目标 | 第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列车振动荷载的确定 | 第22-30页 |
·引言 | 第22页 |
·列车振动荷载的产生机理 | 第22-24页 |
·轨道不平顺产生列车振动荷载的机理 | 第22-23页 |
·轨道随机不平顺的分类 | 第23-24页 |
·列车振动荷载的简化处理 | 第24-25页 |
·列车振动荷载的确定 | 第25-28页 |
·列车制动力的确定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隧道围岩特征及其安全性分析 | 第30-39页 |
·隧道围岩的垂直分带 | 第30-31页 |
·隧道围岩的“活化”机理分析 | 第31-33页 |
·隧道围岩的结构类型 | 第31-32页 |
·隧道围岩的“活化”机理 | 第32-33页 |
·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分析 | 第33-38页 |
·隧道围岩压力 | 第33-34页 |
·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分析 | 第34-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有限元法原理及结构动力有限元理论 | 第39-50页 |
·有限单元法 | 第39页 |
·动力有限单元法 | 第39-43页 |
·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40-41页 |
·质量矩阵 | 第41页 |
·阻尼矩阵 | 第41-43页 |
·地下结构动力响应运动方程的计算方法 | 第43页 |
·ANSYS 动力有限元模型 | 第43-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三维有限元模拟 | 第50-85页 |
·引言 | 第50页 |
·模型简介及基本假定 | 第50-53页 |
·模型简介 | 第50-51页 |
·Drucker-Prager 本构模型 | 第51-52页 |
·模型计算中的基本假设 | 第52-53页 |
·隧道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3-59页 |
·计算模型及其单元的选取 | 第53-58页 |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选取 | 第58-59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59-60页 |
·模态分析确定时间步长和阻尼系数 | 第60-61页 |
·结构模态分析概述 | 第60页 |
·阻尼系数的确定 | 第60-61页 |
·时间步长的确定 | 第61页 |
·模拟计算的结果及分析 | 第61-84页 |
·隧道结构体系静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单列列车行驶时对埋深 12m 隧道结构的动力影响分析(工况一) | 第64-67页 |
·单列列车行驶时对埋深 7m 隧道结构的动力影响分析(工况二) | 第67-70页 |
·列车同向行驶时对埋深 12m 隧道结构的动力影响分析(工况三) | 第70-72页 |
·列车同向行驶时对埋深 7m 隧道结构的动力影响分析(工况四) | 第72-74页 |
·列车相向行驶时对埋深 12m 隧道结构的动力影响分析(工况五) | 第74-76页 |
·列车相向行驶时对埋深 7m 隧道结构的动力影响分析(工况六) | 第76-78页 |
·各工况对比分析 | 第78-81页 |
·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分析 | 第81-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主要结论 | 第85-86页 |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