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县域经济 | 第12页 |
·产业转型 | 第12页 |
·空间重构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框架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的理论研究回顾与述评 | 第17-24页 |
·产业转型理论研究回顾与述评 | 第17-18页 |
·国内产业转型研究回顾与述评 | 第17页 |
·国外产业转型研究回顾与述评 | 第17-18页 |
·空间重构理论研究回顾与述评 | 第18-23页 |
·国内空间重构研究回顾与述评 | 第18-21页 |
·国外空间重构研究回顾与述评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寿光市产业转型的现状背景与面临问题 | 第24-30页 |
·寿光市产业发展现状与迫切转型需要 | 第24-26页 |
·产业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迫切的转型需要 | 第25-26页 |
·寿光市经济发展阶段 | 第26-27页 |
·以人均 GDP 度量经济发展阶段 | 第26页 |
·以经济结构度量产业发展阶段 | 第26-27页 |
·以产品结构度量产业发展阶段 | 第27页 |
·综合判断 | 第27页 |
·寿光市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27-29页 |
·农业服务亟待提升 | 第27-28页 |
·企业污染能耗高,工业发展路径单一 | 第28页 |
·寿北产业基地与中心城区服务中心空间距离大 | 第28页 |
·服务业水平较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 第28-29页 |
·周边地区产业平台竞争激烈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区域发展新态势与寿光产业发展新趋势 | 第30-70页 |
·环渤海作为国家增长极整体发展提速 | 第30页 |
·山东省区域发展的政策方向明确 | 第30-31页 |
·环莱州湾地区是寿光的区域发展依托 | 第31-40页 |
·从区位与区域联系看 | 第31-32页 |
·从资源条件看 | 第32-33页 |
·从莱州湾整体发展态势看 | 第33-34页 |
·寿光融入并引领环莱州湾区域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4-38页 |
·面临的问题 | 第38-40页 |
·寿光市产业发展的现实背景 | 第40-46页 |
·环莱州湾地区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态势 | 第40-44页 |
·寿光市竞争力比较 | 第44-46页 |
·寿光市产业发展的特征与趋势 | 第46-69页 |
·农业发展特征与趋势 | 第46-48页 |
·工业发展特征与趋势 | 第48-55页 |
·服务业发展特征与趋势 | 第55-62页 |
·主导产业选择 | 第62-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寿光市产业转型下的空间结构支撑分析 | 第70-83页 |
·寿光市域空间结构现状与问题 | 第70-72页 |
·寿光市域空间结构现状 | 第70-71页 |
·寿光市域空间结构存在问题 | 第71-72页 |
·产业转型对空间的新诉求 | 第72-74页 |
·农业升级固化农业种植空间 | 第72-73页 |
·工业升级寻求区域合力空间 | 第73页 |
·服务业升级选择核心高效空间 | 第73-74页 |
·寿光市产业布局原则 | 第74-75页 |
·巩固农业基础优势,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 第74页 |
·融入区域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加快推动工业化升级 | 第74-75页 |
·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 | 第75页 |
·依据生态环境容量,确定城乡发展规模 | 第75页 |
·从中心城区到市域的空间引导新思路 | 第75-79页 |
·空间结构与全域空间布局 | 第75-76页 |
·空间优化支撑:一城两区两带 | 第76-78页 |
·空间引导思路:海陆联动 | 第78-79页 |
·寿光市三次产业市域空间布局 | 第79-82页 |
·农业空间布局 | 第79页 |
·工业空间布局 | 第79-80页 |
·服务业空间布局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结语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