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第一章 罗伯特瓦尔泽写作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精神苦旅 | 第22-38页 |
·家道中落、居无定所的无奈及对艺术狂热的萌芽 | 第22-25页 |
·寻找梦想的艺术家园和无家可归的命运 | 第25-38页 |
·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大都市生存的两难处境与身份危机 | 第25-28页 |
·穷困潦倒的战争年代、对身份的追寻及无望的爱情 | 第28-31页 |
·精神病院的流放 | 第31-38页 |
第二章 不断更换工作的“无用之人”——小说《唐纳兄妹》 | 第38-49页 |
·小说的内容及情节结构 | 第38-40页 |
·与现实生活的隔离 | 第40-45页 |
·无力行动与脱离现实的生存 | 第40-43页 |
·西蒙与世界的关系 | 第43-45页 |
·从“自由”到“束缚”的过渡——在“自由”与“束缚”中徘徊 | 第45-49页 |
第三章 无家可归的“仆人”——小说《助手》 | 第49-60页 |
·小说的内容及情节结构 | 第49-50页 |
·“临时性存在”的痛苦——作为“局外人”的约瑟夫 | 第50-53页 |
·对“与他人联系”的追寻及自我发展能力的缺失 | 第53-58页 |
·约瑟夫的“自由”——“受束缚”与追求“自由”的矛盾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叛逆的仆人学校学徒——小说《雅考伯·封·贡腾》 | 第60-71页 |
·小说的内容及情节结构 | 第60-61页 |
·雅考伯的到达和荒诞的班雅曼塔仆人学校 | 第61-64页 |
·雅考伯与世界的疏离 | 第64-67页 |
·雅考伯与班雅曼塔兄妹的关系及小说未完的结局 | 第67-71页 |
第五章 写作与身份——罗伯特·瓦尔泽在其作品中的身份构建 | 第71-114页 |
·从小说主人公到瓦尔泽——三部小说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 第71-102页 |
·与女性的关系 | 第71-78页 |
·与自然的关系 | 第78-83页 |
·与社会的关系 | 第83-95页 |
·与他者的关系及心理状态 | 第95-102页 |
·瓦尔泽的艺术创作 | 第102-108页 |
·艺术与生活的矛盾——瓦尔泽及其笔下的艺术家 | 第102-104页 |
·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 第104-108页 |
·虚构在身份建构中的作用 | 第108-114页 |
·虚构与真实 | 第108-110页 |
·身份危机、身份建构与身份认同 | 第110-114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14-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5页 |
一、西文部分 | 第117-121页 |
二、中文部分 | 第121-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