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篇 酿酒酵母线粒体β-酮酰-ACP还原酶(YmtOAR1)结构与功能研究 | 第11-96页 |
第1章 绪论(研究背景综述) | 第11-29页 |
·脂肪酸合成体系概述 | 第11-12页 |
·Ⅰ型脂肪酸合成酶体系:庞大的多酶复合体 | 第12-17页 |
·Ⅱ型脂肪酸合成酶体系:独立分散的单功能酶合成体系 | 第17-19页 |
·线粒体中的脂肪酸合成体系 | 第19-21页 |
·线粒体脂肪酸合成途径与tRNA加工 | 第21-23页 |
·酵母线粒体脂肪酸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 第23-2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结果 | 第29-51页 |
·酵母线粒体β-酮酰-ACP还原酶(YmtOAR1)重组表达及其突变体载体的构建 | 第29-30页 |
·YmtOAR1重组蛋白及其突变体的表达纯化 | 第30-31页 |
·YmtOAR1蛋白结晶及与辅酶NADPH共晶条件的筛选与优化 | 第31-33页 |
·YmtOAR1蛋白晶体和YmtOAR1-NADPH复合物晶体X-射线衍射数据收集 | 第33-36页 |
·晶体衍射数据处理 | 第36-38页 |
·衍射数据的相位确定,结构解析和模型修正 | 第38-41页 |
·晶体结构模型质量验证 | 第41-49页 |
·YmtOAR1蛋白三套结构模型的电子密度云吻合情况 | 第41-42页 |
·YmtOAR1三套结构模型温度因子分布情况 | 第42-45页 |
·YmtOAR1三套结构模型的立体化学参数分析 | 第45-48页 |
·结构模型原子间的范德华接触 | 第48-49页 |
·YmtOARl及其突变体与辅酶NADPH结合实验 | 第49页 |
·YmtOARl及其突变体的酶活测定 | 第49-50页 |
·YmtOARl及其突变体的圆二色光谱测定 | 第50-51页 |
第3章 YmtOAR1晶体结构分析与讨论 | 第51-82页 |
·YmtOAR1的拓扑结构 | 第51-52页 |
·YmtOAR1的三级结构和空间构象 | 第52-54页 |
·与同源蛋白的比较 | 第54-57页 |
·YmtOAR1的辅酶结合口袋与活性位点 | 第57-61页 |
·YmtOAR1基于辅酶结合所引起的构象变化 | 第61-63页 |
·保守的催化机制-质子传递链和负氢转移 | 第63-65页 |
·辅酶识别机制-关键性残基的探究 | 第65-67页 |
·YmtOAR1的四级结构:独特的同二聚体 | 第67-74页 |
·溶液中的YmtOAR1:稳定的同二聚体 | 第67-68页 |
·晶体中的YmtOAR1:不同的堆积方式,相同的二聚化界面 | 第68-72页 |
·四级结构比较的差异性 | 第72-74页 |
·二聚体的生物学意义 | 第74页 |
·YmtOAR1与酰基载脂蛋白(ACP)的作用方式 | 第74-81页 |
·酵母线粒体载脂蛋白(ymtACP)的结构模型 | 第75-77页 |
·YmtOAR1和ymtACP潜在的相互作用区域 | 第77-79页 |
·对于体外检测相互作用阴性结果的分析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4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补充 | 第82-87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82-84页 |
·实验方法补充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6页 |
第二篇 酿酒酵母囊泡转运相关蛋白Mvp1结晶学研究 | 第96-114页 |
第1章 绪论(研究背景综述) | 第96-105页 |
·真核生物细胞膜间的交流-囊泡转运 | 第96-97页 |
·囊泡形成的过程 | 第97-99页 |
·SNARE蛋白家族参与膜融合过程 | 第99-101页 |
·Sorting nexins(分拣蛋白)参与胞内囊泡转运分选途径 | 第101-105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 | 第105-109页 |
·酵母囊泡转运蛋白Mvp1的质粒构建、表达与纯化 | 第105-106页 |
·酵母囊泡转运蛋白Mvp1的结晶 | 第106-107页 |
·mvp1蛋白晶体的衍射情况 | 第107-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4页 |
附录 | 第114-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