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引言 | 第14页 |
·赤泥的产生及危害 | 第14-16页 |
·赤泥处理处置现状 | 第16-21页 |
·赤泥传统处置技术 | 第16-17页 |
·赤泥的资源化利用 | 第17-21页 |
·赤泥制备吸附剂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赤泥制备吸附剂的方法 | 第21页 |
·粉末状赤泥吸附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颗粒状赤泥吸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现状 | 第23-25页 |
·化学法 | 第23-24页 |
·生物法 | 第24页 |
·物理法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5-2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7-36页 |
·实验材料 | 第27-29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7-28页 |
·原料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6页 |
·赤泥颗粒吸附剂的配方设计 | 第29页 |
·赤泥颗粒吸附剂的制备 | 第29-31页 |
·表征方法 | 第31-33页 |
·抗粉化率的测定 | 第33页 |
·赤泥颗粒吸附剂对重金属的静态吸附实验 | 第33-34页 |
·重金属废水的吸附力学实验模型 | 第34-36页 |
第三章 赤泥颗粒吸附剂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36-50页 |
·原料的热失重热分析 | 第36-38页 |
·赤泥颗粒吸附剂制备工艺的单因素实验 | 第38-41页 |
·烧结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烧结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赤泥颗粒吸附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 第41-43页 |
·不同赤泥颗粒吸附剂的常规物化特征对比 | 第43-45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3-44页 |
·能谱分析 | 第44页 |
·其他性能分析 | 第44-45页 |
·吸附剂-85%的表征 | 第45-49页 |
·孔径分布 | 第45-46页 |
·红外光谱 | 第46-47页 |
·表面形态 | 第47-48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8页 |
·Zeta电位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赤泥颗粒吸附剂对Cu~(2+)的静态吸附研究 | 第50-55页 |
·温度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初始pH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动力学研究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赤泥颗粒吸附剂对Cd~(2+)和Pb~(2+)吸附性能研究 | 第55-67页 |
·吸附剂-85%对Cd~(2+)的吸附特性 | 第55-60页 |
·温度对Cd~(2+)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吸附剂-85%吸附Cd~(2+)的机理 | 第56-58页 |
·吸附剂-85%吸附Cd~(2+)的动力学研究 | 第58-60页 |
·吸附剂-85%对Pb~(2+)的吸附特性 | 第60-64页 |
·温度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吸附剂-85%吸附Pb~(2+)的机理 | 第61-62页 |
·吸附剂-85%吸附Pb~(2+)的动力学研究 | 第62-64页 |
·Cd~(2+)和Pb~(2+)吸附剂-85%上的竞争吸附 | 第64-66页 |
·温度对Cd~(2+)和Pb~(2+)竞争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64-65页 |
·单一吸附与竞争吸附的比较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和总结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授权的专利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