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上海合作组织 | 第13页 |
·中亚四国 | 第13-14页 |
·能源合作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20-23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1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1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1-23页 |
第2章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能源合作成就与问题 | 第23-33页 |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的能源合作简述 | 第23-30页 |
·能源合作的内容和结构分析 | 第23-26页 |
·能源合作方面的制度安排探讨 | 第26-30页 |
·能源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3页 |
·缺乏保障能源合作的实体机制 | 第30页 |
·缺乏相互信任和理解 | 第30-31页 |
·区域安全形势严峻 | 第31页 |
·资金、技术方面的制约 | 第31页 |
·成员国能源基础设施落后 | 第31-33页 |
第3章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能源合作效应分析 | 第33-37页 |
·能源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 第33-34页 |
·能源对经济的作用 | 第33-34页 |
·经济对能源的作用 | 第34页 |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能源合作的积极作用 | 第34-37页 |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第34-35页 |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35页 |
·有利于环境保护 | 第35-36页 |
·有利于西部大开发建设 | 第36-37页 |
第4章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能源合作双方考量 | 第37-49页 |
·中国方面的考量 | 第37-46页 |
·中国能源现状 | 第37-41页 |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 | 第41-44页 |
·解决中国能源问题应转向俄罗斯和中亚四国 | 第44-45页 |
·中国解决能源问题的基本思路 | 第45-46页 |
·俄罗斯和中亚四国方面的考量 | 第46-49页 |
·中国成为稳定的能源进口大国 | 第46页 |
·打开亚太地区能源市场 | 第46-47页 |
·建立多元化能源出口市场 | 第47页 |
·推动经济发展 | 第47-48页 |
·维护地区安全 | 第48-49页 |
第5章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能源合作战略安排 | 第49-55页 |
·世界格局下的战略安排 | 第49-51页 |
·加强与大国的政治友好关系 | 第49-50页 |
·增强中国油气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 第50页 |
·构建俄罗斯—中亚—中国能源供求体系 | 第50页 |
·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在能源合作方面的作用 | 第50-51页 |
·加快能源战略储备建设,健全能源安全应急预案 | 第51页 |
·经济发展的战略安排 | 第51-53页 |
·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 | 第51-52页 |
·加大对俄罗斯和中亚四国的投资 | 第52页 |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 第52-53页 |
·政治安全的战略安排 | 第53-55页 |
·继续保持和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 第53页 |
·加强地区安全合作 | 第53-54页 |
·消除“中国威胁论” | 第54-55页 |
第6章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能源合作政策建议 | 第55-60页 |
·政府层面政策建议 | 第55-57页 |
·能源协会层面政策建议 | 第57-58页 |
·能源企业层面政策建议 | 第58-60页 |
结束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