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

植入式神经电极的应用基础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63页
 1.植入式神经假体的研究意义第20-21页
 2.植入式神经假体的发展和挑战第21-26页
   ·植入式神经假体的发展第21-23页
   ·植入式神经假体的结构和原理第23-24页
   ·植入式神经假体遇到的挑战第24-26页
 3.植入式神经电极第26-47页
   ·植入式神经电极和神经界面第26-29页
   ·植入式神经电极的结构和用途第29-34页
   ·植入式神经电极界面的电荷传递第34-38页
     ·电容性机理第34-36页
     ·法拉第机理第36-38页
   ·植入式神经电极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第38-47页
     ·电极的电化学问题第39-44页
     ·电极的生物相容性问题第44-47页
 4.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47-50页
 参考文献第50-63页
第二章 活化氧化铱电极的制备和表征第63-98页
 1.引言第63-65页
 2.实验部分第65-74页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第65-66页
   ·实验的前期准备第66-68页
     ·铱电极的制备第66页
     ·活化溶液的选择第66-67页
     ·电位窗口的确定第67-68页
   ·铱电极的活化第68-69页
     ·电位对活化氧化铱的影响第68页
     ·频率对活化氧化铱的影响第68页
     ·时间对活化氧化铱的影响第68页
     ·浓度对活化氧化铱的影响第68页
     ·波形对活化氧化铱的影响第68-69页
   ·循环伏安测试第69页
   ·最大安全注入电荷密度第69-72页
   ·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第72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镜第72页
   ·电极的稳定性第72页
   ·氧化铱电极的pH响应第72-74页
 3 结果和讨论第74-93页
   ·活化条件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第74-78页
     ·电位对活化氧化铱的影响第74页
     ·频率对活化氧化铱的影响第74-75页
     ·时间对活化氧化铱的影响第75-76页
     ·浓度对活化氧化铱的影响第76-77页
     ·波型对活化氧化铱的影响第77-78页
   ·氧化铱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第78-80页
   ·氧化铱电极的最大安全注入电荷密度第80-83页
   ·电化学交流阻抗第83-88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第88-89页
   ·氧化铱的pH响应第89-91页
   ·氧化铱电极的稳定性第91-93页
 4.本章小结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第三章 电沉积氧化铱电极的制备和表征第98-134页
 1.引言第98-100页
 2.实验部分第100-107页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第100-101页
   ·实验的前期准备第101-103页
     ·铂电极的制备第101页
     ·电沉积溶液的配制第101-102页
     ·沉积氧化铱的电位窗口第102-103页
   ·氧化铱的电沉积第103-104页
     ·铂电极上的氧化铱沉积第103页
     ·多孔铂上的氧化铱沉积第103-104页
     ·其它基体上的氧化铱沉积第104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104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104页
   ·X射线能谱分析第104-105页
   ·循环伏安测试第105页
   ·最大安全注入电荷密度第105页
   ·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第105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镜第105页
   ·电极的稳定性第105-106页
   ·氧化铱电极的pH响应第106-107页
 3.结果和讨论第107-130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107-108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108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108-109页
   ·铂电极上电沉积氧化铱的性能分析第109-119页
     ·循环伏安曲线第109-111页
     ·最大安全注入电荷密度第111-112页
     ·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第112-116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116-117页
     ·电极的pH响应第117-118页
     ·电极的稳定性第118-119页
   ·多孔铂上电沉积氧化铱的性能分析第119-125页
     ·循环伏安曲线第119-120页
     ·最大安全注入电荷密度第120-121页
     ·电化学交流阻抗第121-124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124-125页
   ·其它基体上电沉积的氧化铱第125-130页
     ·循环伏安曲线第125-126页
     ·电化学交流阻抗第126-129页
     ·其它基体上的电沉积第129-130页
 4.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4页
第四章 基于碳纳米管的电极的制备和表征第134-174页
 1.引言第134-136页
 2.实验部分第136-146页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第136-138页
   ·实验的前期准备第138-139页
     ·铂电极的制备第138页
     ·生物实验样品准备第138-139页
   ·碳纳米管的官能团化第139页
     ·碳纳米管的羧基化第139页
     ·碳纳米管的氨基化第139页
   ·碳纳米管的红外分析第139页
   ·碳纳米管的电沉积第139-141页
     ·羧基化碳纳米管的电沉积第139-140页
     ·氨基化碳纳米管的电沉积第140页
     ·碳纳米管和导电聚合物的共沉积第140-141页
   ·循环伏安测试第141-142页
   ·最大安全注入电荷密度第142页
   ·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第142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142页
   ·电极的电化学稳定性第142页
   ·细胞培养实验第142-144页
     ·细胞培养第142-143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143页
     ·荧光染色观察第143-144页
   ·免疫组化实验第144-146页
     ·植入手术第144页
     ·免疫组化实验第144页
     ·统计学分析第144-146页
 3. 结果和讨论第146-168页
   ·羧基化碳纳米管的电沉积第146-147页
   ·季铵化碳纳米管的电沉积第147-154页
     ·碳纳米管的季铵化第147-148页
     ·循环伏安测试第148-149页
     ·最大安全注入电荷密度第149页
     ·电化学交流阻抗第149-152页
     ·扫描电镜照片第152-153页
     ·电化学稳定性第153-154页
   ·导电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电极第154-168页
     ·电沉积过程第154页
     ·循环伏安测试第154-155页
     ·电化学阻抗第155-159页
     ·最大安全注入电荷密度第159-160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第160-161页
     ·稳定性第161-163页
     ·PC12细胞培养第163-166页
     ·免疫组化第166-168页
 4.结论第168-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4页
第五章 聚乙烯醇/聚丙烯酸修饰材料第174-201页
 1.引言第174-176页
 2.实验部分第176-185页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第176-177页
   ·实验的前期准备第177-178页
     ·氧化铱电极的制备第178页
     ·生物实验样品准备第178页
   ·PVA/PAA的合成第178-179页
   ·PVA/PAA的红外分析第179页
   ·PVA/PAA的溶胀率第179-180页
   ·PVA/PAA的离子电导率第180页
   ·PVA/PAA的电化学性能第180-181页
     ·循环伏安第181页
     ·交流阻抗第181页
     ·安全注入电荷密度第181页
   ·PVA/PAA的非特异蛋白吸附第181-182页
   ·细胞培养实验第182-183页
   ·免疫组化实验第183-184页
     ·植入手术第183页
     ·免疫组化实验第183页
     ·统计学分析第183-184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184-185页
 3.结果和讨论第185-196页
   ·红外分析第185-186页
   ·溶胀率第186-187页
   ·本体离子电导率第187-188页
   ·循环伏安第188-189页
   ·电化学阻抗第189-190页
   ·最大安全注入电荷密度第190-191页
   ·蛋白吸附第191-192页
   ·细胞培养第192-193页
   ·免疫组化第193-195页
   ·修饰材料的稳定性第195-196页
 4.结论第196-197页
 参考文献第197-201页
第六章 基于聚氨酯的水凝胶修饰材料第201-229页
 1.引言第201-203页
 2.实验部分第203-212页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03-205页
   ·实验的前期准备第205页
     ·氧化铱电极的制备第205页
     ·生物实验样品准备第205页
   ·聚合物的合成第205-207页
     ·PU的合成第205-206页
     ·PVA/PU的合成第206-207页
   ·红外分析第207页
   ·溶胀率第207-208页
   ·离子电导率第208页
   ·电化学性能第208-209页
     ·循环伏安第208-209页
     ·交流阻抗第209页
     ·安全注入电荷密度第209页
   ·非特异蛋白吸附第209-210页
   ·细胞培养实验第210页
   ·免疫组化实验第210-212页
     ·植入手术第210-211页
     ·免疫组化实验第211页
     ·统计学分析第211-212页
 3.结果和讨论第212-225页
   ·红外分析第212-213页
   ·溶胀率第213-214页
   ·本体离子电导率第214-215页
   ·循环伏安第215-217页
   ·电化学阻抗第217-218页
   ·最大安全注入电荷密度第218-219页
   ·蛋白吸附第219-220页
   ·细胞培养第220-221页
   ·免疫组化第221-225页
 4.结论第225-226页
 参考文献第226-229页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229-232页
致谢第232页

论文共2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脂肪酸及其代谢产物和相关基因在癌症代谢中的作用
下一篇:CS/PVA凝胶负载基因转染的BMSCs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