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加味真武汤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第13-24页
 1 研究对象第13-18页
   ·病例来源第13页
   ·诊断标准第13-16页
   ·研究病例纳入标准第16-17页
   ·排除病例标准第17页
   ·脱落与剔除病例标准第17页
   ·终止和撤出试验标准第17-18页
 2 试验方案第18-21页
   ·病例分组及研究方法第18-20页
   ·观察疗程第20页
   ·观察指标第20-21页
 3. 疗效评定标准第21-22页
   ·心衰计分法第21-22页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第22页
   ·安全性评价标准第22页
 4. 统计分析第22-24页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第24-29页
 1 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对比第24-25页
   ·性别构成第24页
   ·年龄与病程第24页
   ·合并症与心功能第24-25页
 2 治疗后两组疗效对比第25-27页
   ·中医证候积分对比第25页
   ·中医证候疗效对比第25页
   ·心衰积分对比第25-26页
   ·心衰积分疗效对比第26页
   ·射血分数对比第26-27页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对比第27页
   ·NT-proBNP对比第27页
 3 安全性分析第27-29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29-42页
 1 中医对心衰的认识第29-30页
   ·心衰的病名第29页
   ·病因病机第29-30页
   ·治疗第30页
 2. 现代医学理论依据第30-35页
     ·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第30-35页
   ·慢性心力衰竭的西医药物治疗第35页
 3.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第35-36页
 4. 本方组方意义和特点第36-39页
 5. 加味真武汤的现代药理研究第39-41页
 6. 问题与展望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致谢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附录一 临床观察表第48-52页
附录二 综述第52-56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芪和三七主要成分抗脑缺血的配伍及对能量代谢和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下一篇:九味消癥汤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