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人肉搜索”概述 | 第7-13页 |
第一节 “人肉搜索”的概念及其发展 | 第7-9页 |
一、“人肉搜索”概念 | 第7-8页 |
二、人肉搜索的兴起和发展现状 | 第8-9页 |
第二节 “人肉搜索”的两面性 | 第9-13页 |
一、“人肉搜索”的正面性 | 第9-11页 |
二、“人肉搜索”的负面性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的法律分析 | 第13-23页 |
第一节 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概述 | 第13-16页 |
一、隐私权的概念和性质 | 第13-14页 |
二、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和特征 | 第14-16页 |
第二节 “人肉搜索”侵犯网络隐私权行为方式及其特点 | 第16-18页 |
一、“人肉搜索”侵犯网络隐私权的行为方式 | 第16-17页 |
二、“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的特点 | 第17-18页 |
第三节 “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 | 第18-19页 |
第四节 “人肉搜索”的相关责任主体及法律责任 | 第19-23页 |
一、搜索发起人 | 第20页 |
二、参与搜索人群或跟帖人 | 第20-21页 |
三、网络服务提供商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模式 | 第23-31页 |
第一节 国外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介绍 | 第23-26页 |
一、美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 第23-25页 |
二、欧盟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 第25页 |
三、国外网络隐私权保护基本模式利弊分析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现状和不足 | 第26-31页 |
一、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现状 | 第26-29页 |
二、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不足之处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对策建议 | 第31-34页 |
第一节 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模式选择 | 第31页 |
第二节 保护网络隐私权具体的制度构建 | 第31-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附录 | 第38-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