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暂态稳定约束的交直流电网可用输电能力计算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可用输电能力的基本概念 | 第9-11页 |
| ·可用输电能力计算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基于概率性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11页 |
| ·基于确定性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11-12页 |
| ·计及暂态稳定约束ATC研究 | 第12页 |
| ·高压直流系统概述及其对ATC的影响分析 | 第12-14页 |
| ·高压直流系统概述 | 第12-13页 |
| ·交流、直流输电系统输电能力分析 | 第13-14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 第2章 基于网损修正的交直流系统ATC计算 | 第15-24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目标函数 | 第15-16页 |
| ·等式约束条件 | 第16-17页 |
| ·交直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 第16页 |
| ·直流系统的等式约束条件 | 第16-17页 |
| ·不等式约束条件 | 第17-18页 |
| ·交流系统不等式约束条件 | 第17-18页 |
| ·直流系统不等式约束条件 | 第18页 |
| ·ATC计算时考虑网损的必要性 | 第18-21页 |
| ·电力系统网损计算 | 第18-19页 |
| ·节点微增网损因子的提出 | 第19-20页 |
| ·基于节点微增网损修正因子的功率增长方式 | 第20-21页 |
| ·算例分析 | 第21-23页 |
| ·EPRI-36系统节点系统 | 第21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2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考虑暂态稳定约束的交直流电网ATC计算 | 第24-34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问题 | 第24-25页 |
|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概述 | 第24-25页 |
| ·交直流电网ATC计算考虑暂态稳定约束的必要性 | 第25页 |
| ·暂态稳定约束条件及处理方法 | 第25-31页 |
| ·暂态稳定约束条件 | 第25-27页 |
|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方法 | 第27-29页 |
| ·系统故障类型与故障筛选 | 第29-30页 |
| ·考虑暂态稳定约束的ATC计算流程 | 第30-31页 |
| ·算例分析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山东电网可用输电能力计算分析 | 第34-52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山东电网简介 | 第34-35页 |
| ·山东电网ATC计算与分析系统 | 第35-41页 |
| ·现状网分析 | 第35-38页 |
| ·ATC计算 | 第38-41页 |
| ·直流系统对山东电网输电能力的影响分析 | 第41-51页 |
| ·计算概述 | 第41-42页 |
| ·交流系统故障对直流系统的影响 | 第42-45页 |
| ·直流系统对山东电网ATC的影响分析 | 第45-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 ·研究成果 | 第52页 |
| ·工作展望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