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视域下的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关于住宅权的研究 | 第11-12页 |
·关于住房保障制度的宏观研究 | 第12-13页 |
·关于住房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13页 |
·关于住房保障的法律体系研究 | 第13-15页 |
·论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之历史探索 | 第16-19页 |
·住房福利性实物分配阶段 | 第16页 |
·住房保障思想萌芽阶段 | 第16页 |
·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阶段 | 第16-17页 |
·住房保障制度发展阶段 | 第17-19页 |
第3章 住房保障制度在我国的现状 | 第19-26页 |
·我国现有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 | 第19-22页 |
·公积金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 第19-20页 |
·经济适用房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 第20-21页 |
·廉租房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 第21-22页 |
·我国现有住房保障制度的法理价值缺失 | 第22-26页 |
·住房保障立法层级较低 | 第23页 |
·地方政府价值取向错位 | 第23-24页 |
·住房保障对象有失公平性 | 第24-26页 |
第4章 住房保障制度之正当性剖析 | 第26-35页 |
·住宅权是一项基本人权 | 第26-28页 |
·住宅权主体具有普遍性 | 第26-27页 |
·住宅权在地位上具有基础性 | 第27-28页 |
·住宅权在逻辑上具有优位性 | 第28页 |
·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的法律义务 | 第28-31页 |
·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的国际法义务 | 第28-29页 |
·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的宪法义务 | 第29-30页 |
·政府在住房保障制度中的行动领域 | 第30-31页 |
·公平正义是住房保障制度追求的价值目标 | 第31-32页 |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 第31-32页 |
·社会正义是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 | 第32页 |
·差别对待是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必经之路 | 第32-35页 |
·基于差别原则的分析 | 第32-33页 |
·差别原则是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33-35页 |
第5章 住房保障制度之域外经验 | 第35-40页 |
·域外的住房保障制度现状 | 第35-38页 |
·英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 第35-36页 |
·美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 第36页 |
·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 | 第36-37页 |
·日本的住房保障制度 | 第37-38页 |
·域外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 | 第38-40页 |
·强大的法律体系支撑 | 第38页 |
·政府在住房保障制度中的主导性地位 | 第38-39页 |
·坚实的金融政策支持 | 第39-40页 |
第6章 健全住房保障制度之相关对策 | 第40-46页 |
·健全住房保障法制体系建设 | 第40-42页 |
·确定住宅权的基本人权地位 | 第40-41页 |
·出台专门的《住房保障法》 | 第41页 |
·建立相关的金融政策支持 | 第41-42页 |
·明确政府在住房保障制度中的义务主体地位 | 第42-44页 |
·建立专门的住房保障机构 | 第42-43页 |
·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衡平 | 第43页 |
·强化行政问责制 | 第43-44页 |
·确保住房保障对象的公平性 | 第44-46页 |
·扩大住房保障对象范围 | 第44页 |
·建立多层级的住房保障制度 | 第44-45页 |
·建立有效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