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3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维护社会公正是主流呼声 | 第11-12页 |
·社会不公事件频频引发矛盾 | 第12-14页 |
·言论环境放宽与管制弱化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21页 |
·地方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显著特征 | 第15-16页 |
·加强舆论监督可促进公平维护公平 | 第16-18页 |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18-2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8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9-32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地方媒体监督与社会公平构建 | 第32-44页 |
·地方媒体的发展历程 | 第32-35页 |
·行政模式划定地方媒体框架(上世纪 50 年代-70 年代末) | 第32-33页 |
·市场竞争激荡地方媒体发展(上世纪 70 年代末-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 | 第33-34页 |
·崭新形势推动地方媒体发力(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今) | 第34-35页 |
·地方媒体监督功能概述 | 第35-37页 |
·针对性强地域特点鲜明 | 第35-36页 |
·议题贴近可信度接受度高 | 第36-37页 |
·舆论周期短监督效果明显 | 第37页 |
·构建社会公平成为时代呼唤 | 第37-40页 |
·经济发展与公民意识觉醒 | 第37-39页 |
·传播技术创新扩大舆论监督涟漪效应 | 第39-40页 |
·国际社会民主浪潮风起云涌 | 第40页 |
·地方媒体监督推进社会公平构建 | 第40-44页 |
·地方媒体舆论监督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加速器 | 第40-41页 |
·地方媒体舆论监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者 | 第41-42页 |
·地方媒体舆论监督是政治文明的助推器 | 第42页 |
·地方媒体舆论监督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地方媒体监督对社会公平构建的舆论引领功能 | 第44-52页 |
·地方媒体对社会公平构建舆论引领功能的表现 | 第44-46页 |
·倡导整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 第44-45页 |
·议题设置改变“沉默的螺旋” | 第45页 |
·推动重修社会价值体系 | 第45-46页 |
·社会公平构建中地方媒体舆论发挥引领功能的障碍 | 第46-49页 |
·忽视新闻舆论引导规律舆论引导模式化、单一化 | 第46-47页 |
·传播模式缺乏互动引导方式及平台亟待创新优化 | 第47页 |
·关注角度有失公允以偏概全致错误引导舆论 | 第47-49页 |
·促进地方媒体监督对社会公平构建的舆论引领功能的路径选择 | 第49-52页 |
·强化地方媒体定位和特色发挥舆论引导主力军作用 | 第49页 |
·整合宣传资源引导各舆论渠道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 第49-50页 |
·加强不同媒体互动联动形成舆论引导宣传整体合力 | 第50页 |
·创新传播手段扩大舆论引导范围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地方媒体监督对社会公平构建的宣导抚慰功能 | 第52-62页 |
·地方媒体监督宣导抚慰功能的表现 | 第52-55页 |
·测量社会体温反映公众情绪 | 第52-53页 |
·救治社会心理调节社会危机 | 第53-54页 |
·化解消极情绪弥合民众心理落差 | 第54-55页 |
·社会公平构建中地方媒体舆论发挥宣导抚慰功能面临的问题 | 第55-57页 |
·新闻失实影响社会信任度 | 第55-56页 |
·虚假广告误导社会公众 | 第56页 |
·报道表面化缺乏人文关怀 | 第56-57页 |
·促进地方媒体监督对社会公平构建的舆论宣导抚慰功能实现的路径选择 | 第57-62页 |
·快速客观反应真实呈现“情绪性事件” | 第57-58页 |
·构建话语平台客观表达“情绪性观点” | 第58-59页 |
·在公共危机中建立良性的传媒抚慰机制 | 第59-60页 |
·沟通各方抚慰民众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地方媒体监督对社会公平构建的纠偏匡正功能 | 第62-79页 |
·纠偏匡正功能的体现 | 第62-64页 |
·对权力组织政治决策效果的纠偏匡正 | 第62-63页 |
·对掌权者职务行为、社会行为的纠偏匡正 | 第63-64页 |
·对社会思潮、社会问题的纠偏匡正 | 第64页 |
·地方媒体发挥舆论监督功能在纠偏匡正实践中的障碍 | 第64-68页 |
·地方保护主义是当前阻挠舆论监督的主要障碍 | 第64-66页 |
·控制和阻挠地方媒体舆论监督纠偏匡正 | 第66-67页 |
·媒体从业人员舆论监督中的“畏难情绪” | 第67-68页 |
·地方媒体如何巧妙发挥纠偏匡正功能 | 第68-72页 |
·模糊地界限制增强纠偏匡正力度 | 第68-69页 |
·媒体联动形成纠偏匡正监督声势 | 第69-70页 |
·纠偏匡正也讲究艺术性 | 第70-72页 |
·创新机制增强地方媒体纠偏匡正能力 | 第72-79页 |
·增强思辨性剖解社会不公深层病因 | 第72-74页 |
·培养意见领袖增强地方传媒匡正功能 | 第74-77页 |
·完善维护社会公平舆论监督长效机制 | 第77-79页 |
结语与建议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件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