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调水工程运行调度的生态环境影响风险评价与规避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本文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气候—水文—生态耦合模拟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调水工程生态环境影响风险评价的基础理论 | 第18-35页 |
·调水工程生态环境影响风险识别的基础理论 | 第18-23页 |
·风险源与风险受体 | 第18-19页 |
·调水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风险识别理论 | 第19-20页 |
·调水工程生态环境影响风险的形成机制 | 第20-23页 |
·生态环境影响风险评价与规避的基础理论 | 第23-33页 |
·风险评价的关键支撑理论 | 第23-32页 |
·风险规避的基础理论 | 第32-33页 |
·风险表征的基础理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调水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风险因子识别 | 第35-51页 |
·西线工程调水区基本情况 | 第35-42页 |
·西线工程概况 | 第35-36页 |
·调水区自然地理 | 第36-41页 |
·调水区社会经济 | 第41-42页 |
·调水区影响范围界定 | 第42-43页 |
·调水区现状生态环境问题 | 第43-45页 |
·林草资源不断减少 | 第43-44页 |
·湖沼湿地退化严重 | 第44页 |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 第44页 |
·水土流失形势严峻 | 第44-45页 |
·西线工程对调水区生态环境影响识别 | 第45-49页 |
·调水区生态环境影响的风险源与风险受体 | 第45-46页 |
·调水区生态环境影响风险识别 | 第46-49页 |
·生态环境影响风险评价总体思路 | 第49-50页 |
·生态环境影响风险评价的空间尺度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调水区生态环境风险分析耦合模拟平台构建 | 第51-76页 |
·模拟平台开发需求分析 | 第51-52页 |
·模型的开发与验证 | 第52-72页 |
·模拟总体策略与模型结构 | 第52-54页 |
·模拟过程与要素选取 | 第54-64页 |
·模型数据库准备 | 第64-65页 |
·模型校验 | 第65-72页 |
·模拟平台构建 | 第72-75页 |
·系统运行环境部署 | 第72-74页 |
·系统平台运行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水库调度生态环境影响风险的定量评估 | 第76-89页 |
·各生态环境类型区的定量风险 | 第76-85页 |
·调水区气候影响的定量评估 | 第76-77页 |
·典型减水河段影响的定量评估 | 第77-79页 |
·典型沼泽湿地影响的定量评估 | 第79-81页 |
·自然保护区影响的定量评估 | 第81-82页 |
·干旱河谷影响的定量评估 | 第82-84页 |
·坝址下游水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估 | 第84-85页 |
·生态环境风险的整体评价 | 第85-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六章 水库调度生态环境影响风险的规避措施 | 第89-98页 |
·风险规避的总体思路 | 第89页 |
·风险规避措施 | 第89-97页 |
·风险规避的关键节点 | 第89-90页 |
·各类型区生态环境风险规避措施 | 第90-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0页 |
·全文总结 | 第98-99页 |
·研究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