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铜表面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超疏水原理 | 第9-12页 |
·理想接触角 | 第9-10页 |
·非理想接触角 | 第10-11页 |
·滚动角 | 第11-12页 |
·滞后接触角 | 第12页 |
·超疏水构筑技术 | 第12-15页 |
·自组装技术 | 第13页 |
·电化学技术 | 第13页 |
·气相沉积技术 | 第13页 |
·凝胶溶胶技术 | 第13-14页 |
·阳极氧化技术 | 第14页 |
·模板技术 | 第14页 |
·直接成膜技术 | 第14页 |
·刻蚀技术 | 第14-15页 |
·涂料技术 | 第15页 |
·超疏水的现状与不足 | 第15-17页 |
·生物启发 | 第15页 |
·表征手段 | 第15-16页 |
·研究机构 | 第1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论文内容与创新 | 第17-18页 |
第2章 直接浸泡法构筑纯铜的超疏水表面 | 第18-27页 |
·实验部分 | 第18-19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表征方法 | 第1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9-26页 |
·超疏水膜 SEM 分析 | 第19-20页 |
·超疏水膜 FTIR 分析 | 第20-21页 |
·棕榈酸乙醇浓度对纯铜超疏水膜润湿性的影响 | 第21-22页 |
·浸泡时间对纯铜超疏水膜润湿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浸泡温度对纯铜超疏水膜润湿性的影响 | 第23页 |
·回归组合设计 | 第23-25页 |
·抗结垢性能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化学刻蚀技术构筑疏水铜膜 | 第27-42页 |
·实验部分 | 第27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7页 |
·CTABHNO_3 刻蚀法 | 第27-3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表征方法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7页 |
·HClCH_3COOH 刻蚀法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38页 |
·NaOH(NH_4)_2S_2O_8 刻蚀法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39页 |
·NaOHCu(NO)_3 刻蚀 | 第39-40页 |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0页 |
·KOH K_2S_2O_8 刻蚀法 | 第40-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总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