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其他论文

滨海沙地厚荚相思人工林养分特征与植物碳储量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引言第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2页
   ·相思类树种引种概况第14-16页
     ·我国相思类树种引种现状及展望第15页
     ·厚荚相思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概况第16-17页
   ·人工林养分生物循环研究概况第17-19页
     ·活立木养分积累与分配的研究第17-18页
     ·林下凋落物养分的循环研究第18-19页
     ·林分土壤养分的研究第19页
   ·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研究概况第19-22页
     ·森林植被碳贮量研究第19-20页
     ·森林凋落物碳贮量研究第20页
     ·森林土壤固碳研究第20-22页
第二章 试验地概况和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2-25页
   ·试验地概况第22页
   ·实验材料来源第22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2-24页
     ·厚荚相思人工林及对照林生长特征和生物量特征研究第22-23页
     ·厚荚相思人工林凋落物和土壤养分特征研究第23-24页
     ·厚荚相思人工林植物碳贮量特征研究第24页
   ·数据分析第24-25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5-42页
   ·厚荚相思人工林生长特征与生物量第25-30页
     ·生长量及方差分析第25-26页
     ·厚荚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分配第26-30页
   ·厚荚相思人工林养分特征第30-35页
     ·标准木各器官养分特征第30-32页
     ·森林凋落物养分归还特征第32-34页
     ·林下枯落物层养分特征第34-35页
   ·森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养分特征第35-38页
     ·厚荚相思人工林土壤的物理性质第35-36页
     ·厚荚相思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第36-38页
   ·厚荚相思人工林碳贮量第38-42页
     ·乔木层碳贮量第38-39页
     ·凋落物碳年归还量及季相变化特征第39-40页
     ·地面枯落物层碳贮量第40-41页
     ·厚荚相思人工林碳贮量总量第41-42页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第42-47页
   ·结论第42-45页
     ·厚荚相思人工林生物量第42页
     ·厚荚相思和木麻黄标准木各器官养分特征第42-43页
     ·厚荚相思人工林凋落物特征和养分归还量第43-44页
     ·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第44-45页
     ·厚荚相思人工林植物碳贮量第45页
   ·建议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永春县森林碳储量结构因素研究
下一篇:铝、养分复合作用对杉木幼苗生理生化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