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实际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1-12页 |
·概念界定及问题域 | 第12-14页 |
·夏热冬暖地域范围 | 第12-14页 |
·题目及关键词界定 | 第14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创新点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论文框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我国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储备 | 第21-45页 |
·夏热冬暖地区气候特征、技术难点及节能目标 | 第21-25页 |
·夏热冬暖地区气候特征 | 第21-24页 |
·夏热冬暖地区技术难点及节能目标 | 第24-25页 |
·夏热冬暖地区节能设计推广制约因素 | 第25-27页 |
·主要制约因素:成本 | 第25-26页 |
·建筑设计人员的节能意识淡薄 | 第26页 |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适宜技术研究基础资料匮乏 | 第26-27页 |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适宜技术现有储备体系统计研究 | 第27-42页 |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适宜技术现有储备体系统计研究的工作方法 | 第27-28页 |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适宜技术储备体系统计研究的分类依据 | 第28-30页 |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适宜技术储备体系统计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30-42页 |
·小结 | 第42-45页 |
第三章 国家及夏热冬暖地区节能政策法规回顾 | 第45-53页 |
·国家节能政策法规统计分析的必要性 | 第45页 |
·节能政策法规研究方法 | 第45-46页 |
·节能政策法规统计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46-48页 |
·国家及广东地区(重点深圳市)节能政策统计研究 | 第46-47页 |
·单项技术政策发展统计研究 | 第47-48页 |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中涉及的政策法规 | 第48-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我国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现状统计分析 | 第53-93页 |
·夏热冬暖地区节能建筑案例统计 | 第53-57页 |
·统计方法和分类 | 第53-55页 |
·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55-57页 |
·夏热冬暖地区样本案例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统计及分析 | 第57-91页 |
·统计方法和分类 | 第57-58页 |
·统计过程、结果及分析 | 第58-88页 |
·样本案例综合分析 | 第88-91页 |
·小结 | 第91-93页 |
第五章 我国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地域适应性应用现状分析 | 第93-115页 |
·节能建筑技术在夏热冬暖地区的地域适应性统计分析 | 第93-112页 |
·统计方法 | 第93-94页 |
·统计结果分析 | 第94-110页 |
·小结 | 第110-112页 |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适宜技术体系 | 第112-113页 |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趋势 | 第113-114页 |
·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15-119页 |
·本文结论 | 第115-117页 |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115页 |
·国家及夏热冬暖地区节能政策法规统计分析结论 | 第115-116页 |
·我国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现状统计分析结论 | 第116页 |
·我国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地域适应性应用现状分析结论 | 第116-117页 |
·有待完善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展望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3页 |
附录 | 第123-189页 |
附录一 国家建筑节能政策统计表格 | 第123-143页 |
附录二 广东省(重点深圳市)建筑节能政策统计 | 第143-145页 |
附录三 夏热冬暖地区节能建筑统计列表 | 第145-189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89-191页 |
致谢 | 第191-192页 |
附件 | 第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