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21页 |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三、研究目的 | 第18页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9-21页 |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21-34页 |
(一) 基本概念 | 第21-24页 |
1. 中小企业 | 第21-22页 |
2. 信用 | 第22页 |
3. 信用担保 | 第22-23页 |
4.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 第23-24页 |
(二) 基本理论 | 第24-34页 |
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4-29页 |
2.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9-30页 |
3. 准公共产品理论 | 第30-32页 |
4. 外部经济理论 | 第32-34页 |
二、内蒙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政支持概述 | 第34-42页 |
(一) 内蒙古中小企业信用体担保机构财政支持的目标 | 第34-35页 |
1. 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规模 | 第34页 |
2. 控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 | 第34页 |
3.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结构 | 第34-35页 |
4. 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综合效益 | 第35页 |
(二) 内蒙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政支持的意义 | 第35-36页 |
1. 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 第35-36页 |
2. 履行财政职能,有效培植财源 | 第36页 |
3. 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 | 第36页 |
4. 贯彻国家产业政策 | 第36页 |
(三) 内蒙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政支持的方式 | 第36-39页 |
1. 政府直接参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 第37页 |
2. 建立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再担保机构 | 第37-38页 |
3. 采取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 | 第38-39页 |
4. 内蒙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政支持方式的比较 | 第39页 |
(四) 财政支持内蒙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所产生的影响 | 第39-42页 |
1. 增加了内蒙古经济的增长 | 第40页 |
2. 改善了内蒙古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 第40页 |
3. 促进了内蒙古的金融深化 | 第40-42页 |
三、内蒙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政支持的实践效果 | 第42-46页 |
(一) 增加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供给 | 第42-43页 |
(二) 提高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的利用率 | 第43-44页 |
(三) 产生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放大效应 | 第44-46页 |
四、内蒙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6-52页 |
(一) 财政支持资金总量偏小 | 第46-47页 |
(二) 财政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 | 第47-48页 |
(三) 财政支持的杠杆效应还不突出 | 第48-49页 |
(四) 财政支持的放大倍数还不够大 | 第49-50页 |
(五) 财政支持推动风险补偿机制建设滞后 | 第50-51页 |
(六) 财政支持未能法定化和明细化 | 第51-52页 |
五、完善内蒙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政支持的对策建议 | 第52-56页 |
(一) 增加财政支持总量 | 第52页 |
(二) 增加财政支持的放大效应和杠杆效应 | 第52-53页 |
(三) 促进财政资金投入结构的合理性 | 第53页 |
(四)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 第53-55页 |
1. 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贷款利息补贴 | 第54页 |
2. 对银行提供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贴 | 第54页 |
3. 为中小企业提供反担保费用优惠 | 第54-55页 |
(五) 将财政支持与国家产业政策有效结合起来 | 第55页 |
(六) 将财政支持法定化和明细化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