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山川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注水开发方案设计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3-17页 |
| ·地理与构造位置 | 第13-14页 |
| ·沉积背景与演化 | 第14页 |
| ·勘探开发现状 | 第14-17页 |
| 第三章 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 第17-34页 |
| ·小层划分及沉积相研究 | 第17-19页 |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19-20页 |
| ·储层物性分析 | 第20-22页 |
| ·储层物性 | 第20-22页 |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22页 |
| ·孔喉大小及分布 | 第22页 |
|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第22-28页 |
| ·层间非均质性 | 第22-24页 |
| ·层内非均质性 | 第24-25页 |
| ·平面非均质性 | 第25-28页 |
| ·储层敏感性分析 | 第28-31页 |
| ·长6油层速敏性 | 第29页 |
| ·长6油层酸敏性 | 第29-30页 |
| ·长6油层水敏性 | 第30页 |
| ·长6油层碱敏性 | 第30-31页 |
| ·长6油层压力敏感性 | 第31页 |
| ·储层裂缝分析 | 第31-34页 |
| ·裂缝总体特征 | 第31-32页 |
| ·裂缝对注水的影响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油藏特征研究 | 第34-41页 |
| ·油藏流体性质研究 | 第34页 |
| ·原油性质 | 第34页 |
| ·油田水性质 | 第34页 |
| ·油藏温压系统 | 第34-35页 |
| ·温度系统 | 第34页 |
| ·压力系统 | 第34-35页 |
| ·渗流特征研究 | 第35-37页 |
| ·相对渗透率特征 | 第35页 |
| ·水驱油特征 | 第35页 |
| ·储层润湿性 | 第35页 |
| ·流度比计算 | 第35-37页 |
| ·储量计算 | 第37-41页 |
| ·地质储量 | 第37-38页 |
| ·技术可采储量 | 第38-41页 |
| 第五章 开发方案部署 | 第41-61页 |
| ·注水层系划分与组合 | 第41-42页 |
| ·自然能量评价 | 第42-45页 |
| ·天然水侵分析 | 第42页 |
| ·天然水侵量及水侵系数的确定 | 第42-45页 |
| ·水驱采收率予测 | 第45-46页 |
| ·井网系统、注水方式选择 | 第46-51页 |
| ·注水方式适应性及选择 | 第47页 |
| ·井网井距计算 | 第47-50页 |
| ·井网确定 | 第50-51页 |
| ·注水开发方案部署 | 第51-52页 |
| ·整体部署研究 | 第51页 |
| ·整体开发部署结果 | 第51-52页 |
| ·注采压力系统研究 | 第52-55页 |
| ·注水井合理井口压力计算 | 第52-53页 |
| ·注水井合理注水量计算 | 第53-54页 |
| ·生产井最低流动压力确定 | 第54页 |
| ·生产压差 | 第54-55页 |
| ·油井产能预测 | 第55-56页 |
| ·单井产能预测 | 第55页 |
| ·采油速度预测 | 第55-56页 |
| ·开发方案动态预测 | 第56-59页 |
| ·预测规律确定 | 第56-57页 |
| ·开发指标计算 | 第57-58页 |
| ·开发方案参数表 | 第58-59页 |
| ·开发方案实施要求 | 第59-61页 |
| ·钻采工程 | 第59页 |
| ·储层改造 | 第59页 |
| ·注水 | 第59-60页 |
| ·动态监测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附表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