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传统村落水环境空间探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9-11页 |
·基本概念 | 第11-15页 |
·传统村落 | 第11页 |
·京郊临水村落 | 第11-15页 |
·水环境空间 | 第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对传统聚落的研究 | 第15-17页 |
·对北京传统聚落的研究 | 第17-18页 |
·对临水村落的研究 | 第1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研究的框架 | 第20-21页 |
第2章 京郊传统村落水环境空间生成基础 | 第21-44页 |
·北京地区水系概述 | 第21-25页 |
·北京主要河流 | 第21-22页 |
·湖泊、湿地 | 第22-24页 |
·泉、井、溪、涧 | 第24-25页 |
·京郊临水传统村落地理分布特征 | 第25页 |
·京郊临水传统村落选址根源 | 第25-35页 |
·对客观自然条件的选择 | 第26页 |
·生存发展的主观追求 | 第26-33页 |
·水文化的深刻影响 | 第33-35页 |
·水对村落空间构成的影响解析 | 第35-43页 |
·水的存在形式 | 第35-38页 |
·水对村落空间的组织 | 第38页 |
·水形成村落空间界面 | 第38-40页 |
·水对村落空间的分割 | 第40页 |
·水影响村落空间尺度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京郊传统村落水环境空间构成分析 | 第44-90页 |
·京郊临水村落空间营建理念 | 第44-45页 |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 第44页 |
·生态意识 | 第44-45页 |
·村落选址特征 | 第45-54页 |
·因势利导、利用自然 | 第45-48页 |
·险中求安,合理用水 | 第48-50页 |
·方便生活、有利生产 | 第50-54页 |
·村落整体形态特征 | 第54-60页 |
·沿水伴路,灵活布置 | 第54-58页 |
·跨水发展,形态多样 | 第58-59页 |
·水系相连,形成组团 | 第59-60页 |
·街巷——节点特征 | 第60-75页 |
·街巷空间 | 第60-66页 |
·节点空间 | 第66-75页 |
·村落建筑与构筑物 | 第75-84页 |
·临水建筑基础与墙体 | 第75-76页 |
·单体院落空间形态 | 第76-78页 |
·院落入口 | 第78-79页 |
·临水构筑物 | 第79-81页 |
·防洪与排水构造 | 第81-84页 |
·村落景观特征 | 第84-89页 |
·山水融合的自然景观 | 第84-85页 |
·风貌朴实的人工景观 | 第85-86页 |
·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 第86-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4章 京郊传统村落水环境空间典型案例马栏村研究 | 第90-103页 |
·村落概况 | 第90-91页 |
·村落背景 | 第90页 |
·村落水系概况 | 第90-91页 |
·水环境空间特征 | 第91-101页 |
·村落选址与整体形态特征 | 第91-92页 |
·街巷——节点空间 | 第92-100页 |
·建筑与构筑物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5章 京郊传统村落水环境空间保护与传承 | 第103-108页 |
·京郊村落水环境空间保护 | 第103-105页 |
·临水村落危机 | 第103-104页 |
·村落水环境空间保护策略 | 第104-105页 |
·京郊传统村落水环境空间传承 | 第105-108页 |
·村落水环境空间传承价值 | 第105-106页 |
·对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借鉴 | 第106-108页 |
结论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附录 | 第114-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