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2页 |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 2 理论借鉴与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 ·主要理论概括 | 第13-15页 |
|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13页 |
|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13-14页 |
| ·技术效率理论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 | 第15-18页 |
| ·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 | 第18-22页 |
| ·对国内外文献研究的简单总结 | 第22-23页 |
| 3 能源利用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经验观察 | 第23-34页 |
|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经验观察 | 第23-28页 |
| ·区域经济增长的绝对差异 | 第23-25页 |
| ·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对差异 | 第25-28页 |
| ·能源利用区域差异的经验观察 | 第28-34页 |
| ·能源消费总量与能源消费结构 | 第28-31页 |
| ·能源消费强度与能源消费弹性 | 第31-34页 |
| 4 能源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基于投入产出的视角 | 第34-42页 |
| ·计量模型设定 | 第34-35页 |
| ·样本选取与变量说明 | 第35-37页 |
| ·样本选取 | 第35页 |
| ·变量说明 | 第35-37页 |
|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 第37-42页 |
| 5 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技术效率的视角 | 第42-52页 |
|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定 | 第42-45页 |
|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 第45-46页 |
|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46-52页 |
| ·技术效率及地区差异分析 | 第46-49页 |
| ·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2页 |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2页 |
| ·主要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源泉转换 | 第52-53页 |
|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提升中西部人力资本水平 | 第53页 |
| ·加强技术转移与投资,促进中西部能源效率提高 | 第53页 |
| ·不断优化能源发展布局,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附录 | 第60页 |
| A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60页 |
| B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