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问题研究

目录第1-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1页
一、 引言第11-16页
 (一)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第11-12页
  1. 选题的价值第11页
  2. 选题的意义第11-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 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13-15页
  1. 研究内容第13页
  2. 研究思路第13-14页
  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四) 本文研究重点与创新点第15-16页
  1. 研究重点第15页
  2. 创新点第15-16页
二、 地方政府债券的基本理论第16-24页
 (一)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9页
  1. 地方政府第16页
  2. 地方政府债务第16-18页
  3. 地方政府债券第18-19页
 (二) 地方政府债券的理论基础第19-24页
  1. 公共产品理论第19-20页
  2. 公共债券理论第20-22页
  3. 财政分权理论第22-24页
三、 国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第24-30页
 (一)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经验第24-27页
  1.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和发行方式第24页
  2.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的投资者第24-25页
  3.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的监管和担保第25-26页
  4.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控制第26-27页
 (二) 日本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经验第27-28页
  1. 发行主体和发行方式第27页
  2. 日本地方政府债券的担保和监管第27-28页
  3. 日本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控制第28页
 (三) 对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启示第28-30页
  1. 明确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财权第28-29页
  2. 立法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第29页
  3. 发债实行审批制第29页
  4. 严格的担保和监管制度第29页
  5. 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第29-30页
四、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30-36页
 (一)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必要性第30-33页
  1. 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必然需要第30页
  2. 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必由之路第30-31页
  3. 解决地方财政收支失衡的必要手段第31-33页
  4. 加快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第33页
 (二)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可行性第33-36页
  1. 分税制改革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提供了体制支持第33-34页
  2. 高额的居民储蓄余额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提供了认购资金支持第34页
  3. 成熟的资本市场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提供了流通保证第34-35页
  4. 稳健的地方财政收入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提供了偿还保障第35页
  5. 丰富的国债发行实践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提供了经验借鉴第35-36页
五、 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券的经验第36-40页
 (一) 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券的背景第36-37页
  1. 财政部代发地方债的原因第36页
  2. 财政部代发地方债券的特点第36-37页
 (二) 财政部代发的意义第37-38页
  1. 推动财政体制改革第37页
  2. 防范地方财政风险第37页
  3. 解决了国债转贷的主体错位问题第37-38页
 (三) 财政部代发存在的问题第38-40页
  1. 地方政府挪用债券资金第38页
  2. 中央财政风险加大第38页
  3. 信用风险被掩盖第38-39页
  4. 地方配额不合理第39-40页
六、 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制度设计第40-46页
 (一)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制度的基本框架第40-42页
  1. 发行原则第40页
  2. 发行主体第40-41页
  3. 发行种类第41页
  4. 发行期限第41页
  5. 发行利率第41-42页
  6. 发行与流通方式第42页
  7. 评级第42页
 (二)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防范第42-46页
  1. 构建地方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第42-43页
  2. 科学控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第43-44页
  3. 明确界定债券资金用途第44-46页
七、 规范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配套措施第46-49页
 (一) 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法律保障第46页
  1. 尽快修正《预算法》第46页
  2. 颁布专门法律清除法制障碍第46页
 (二) 建立资金运用与管理制度第46-47页
 (三) 建立稳健的偿还保障机制第47页
  1. 保险制度第47页
  2. 设立偿债基金第47页
 (四) 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第47-49页
  1. 独立的商业评级制度第47-48页
  2. 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后记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淘宝电子商务实体店铺的区位组织影响
下一篇:基于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网络平台的网上科技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