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3 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 ·采石废弃地的概念及组成 | 第11页 |
| ·采石废弃地的景观修复与更新 | 第11-12页 |
| 4 采石废弃地景观治理发展历程 | 第12-16页 |
| ·国外发展历程 | 第12-15页 |
| ·国内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 5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 ·调查法 | 第16页 |
| ·理论验证法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东莞市采石废弃地的调查与分析 | 第17-30页 |
| 1 东莞市采石废弃地概况 | 第17-18页 |
| ·东莞市采石废弃地产生原因 | 第17页 |
| ·东莞市采石废弃地环境现状概况 | 第17-18页 |
| 2 具体采石废弃地调研 | 第18-22页 |
| ·清溪镇采石废弃地 | 第18-19页 |
| ·谢岗金山采石废弃地 | 第19-20页 |
| ·三联村采石废弃地 | 第20-21页 |
| ·樟木头采石废弃地 | 第21-22页 |
| 3 东莞市采石废弃地环境影响综合分析 | 第22-26页 |
| ·植被破坏 | 第22-23页 |
| ·环境污染 | 第23-24页 |
| ·水土流失 | 第24页 |
| ·生物多样性降低 | 第24-25页 |
| ·城市容貌破坏 | 第25页 |
| ·安全隐患 | 第25-26页 |
| 4 东莞市采石废弃地潜在价值分析 | 第26-27页 |
| ·景观价值 | 第26页 |
| ·人文价值 | 第26-27页 |
| ·经济价值 | 第27页 |
| 5 东莞市采石废弃地开发模式分析 | 第27-29页 |
| ·针对乡村采石废弃地的开发模式 | 第27-28页 |
| ·针对城郊采石废弃地的开发模式 | 第28-29页 |
| ·针对城市内采石废弃地的开发模式 | 第29页 |
| 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东莞市采石废弃地的景观修复与更新研究 | 第30-51页 |
| 1 理论依据 | 第30-32页 |
| ·生态学理论 | 第30-31页 |
| ·美学理论 | 第31页 |
| ·其他思潮 | 第31-32页 |
| 2 设计原则 | 第32-33页 |
| ·生态原则 | 第32页 |
| ·历史性原则 | 第32-33页 |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33页 |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33页 |
| ·人本原则 | 第33页 |
| 3 设计手法 | 第33-43页 |
| ·场地地形及表面痕迹的处理 | 第34-37页 |
| ·空间的改造 | 第37页 |
| ·植物恢复和景观营造 | 第37-40页 |
| ·工业设施、构筑物及废弃材料的更新、循环和再利用 | 第40-42页 |
| ·场所精神与地域文化的延续 | 第42-43页 |
| ·对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的借鉴 | 第43页 |
| 4 技术支持 | 第43-50页 |
| ·采石废弃地石壁生态恢复技术 | 第43-47页 |
| ·采石废弃地基质改良技术 | 第47-48页 |
| ·土质层加固工程技术 | 第48-49页 |
| ·危岩清理加固工程技术 | 第49页 |
| ·坡顶截水沟与坡面泄洪渠工程技术 | 第49-50页 |
| ·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 第50页 |
| 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东莞市采石废弃地景观修复与更新——以东莞南城水濂山山麓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 第51-69页 |
| 1 项目背景与区位概况 | 第51-53页 |
| ·项目背景 | 第51-52页 |
| ·区域状况 | 第52-53页 |
| 2 场地分析及修复对策 | 第53-57页 |
| ·现状概况 | 第53页 |
| ·具体区域分析及修复对策探讨 | 第53-56页 |
| ·水文分析 | 第56-57页 |
| 3 项目总体定位 | 第57-58页 |
| ·项目定位 | 第57页 |
| ·设计策略 | 第57-58页 |
| 4 景观修复与更新设计 | 第58-68页 |
| ·设计总体构思 | 第58-59页 |
| ·功能分区 | 第59-65页 |
| ·交通游线设计 | 第65页 |
| ·植物景观营造 | 第65-68页 |
| ·其他工程措施 | 第68页 |
| 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 1 结论 | 第69-70页 |
| 2 创新之处 | 第70页 |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