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包装指示性符号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外研究 | 第13页 |
| ·国内研究 | 第13-15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指示性符号概念的界定与区分 | 第16-22页 |
| ·指示性符号的由来 | 第16-18页 |
| ·关于符号学 | 第16-17页 |
| ·指示性符号的诞生 | 第17-18页 |
| ·指示性符号的概念 | 第18-19页 |
| ·指示性符号与图像性符号和象征性符号的区别与联系 | 第19-21页 |
| ·指示性符号与图像性符号和象征性符号的区别 | 第19-20页 |
| ·指示性符号与图像性符号和象征性符号的联系 | 第20-21页 |
| ·本论文关于指示性符号研究范畴的界定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指示性符号在包装中的应用现状 | 第22-28页 |
| ·指示性符号在包装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 ·视觉引导功能应用 | 第22-24页 |
| ·信息传达功能应用 | 第24-25页 |
| ·国内商品包装指示性符号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 ·信息传达不够明确 | 第25-26页 |
| ·指示性应用不够突出 | 第26-28页 |
| 第四章 商品包装指示性符号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 第28-35页 |
| ·包装指示性符号设计原则 | 第28-31页 |
| ·可视性 | 第28-29页 |
| ·易读性 | 第29页 |
| ·匹配性 | 第29-30页 |
| ·适应性 | 第30-31页 |
| ·美观性 | 第31页 |
| ·包装指示性符号设计要求 | 第31-35页 |
| ·协调统一 | 第31-32页 |
| ·视觉简洁 | 第32-33页 |
| ·指示明确 | 第33页 |
| ·识别性强 | 第33-35页 |
| 第五章 包装指示性符号设计的表现形式 | 第35-46页 |
| ·包装指示性符号平面要素设计 | 第35-41页 |
| ·图形设计 | 第35-38页 |
| ·色彩设计 | 第38-39页 |
| ·文字设计 | 第39-41页 |
| ·包装指示性符号的形态要素设计 | 第41-46页 |
| ·凹凸 | 第41-43页 |
| ·镂空 | 第43-44页 |
| ·整体造型 | 第44-45页 |
| ·肌理 | 第45-46页 |
| 第六章 以无障碍包装为案例探讨其指示性符号设计 | 第46-57页 |
| ·关于无障碍 | 第46-49页 |
| ·无障碍设计的概念 | 第46-47页 |
| ·无障碍设计的意义 | 第47-49页 |
| ·无障碍包装指示性符号设计 | 第49-52页 |
| ·无障碍包装指示性符号设计要求 | 第49页 |
| ·无障碍包装指示性符号传达的“障碍源” | 第49-52页 |
| ·触摸型无障碍包装指示符号设计初探 | 第52-57页 |
| ·触摸型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52-53页 |
| ·触摸型无障碍包装指示性符号的表达形式 | 第53-55页 |
| ·触摸型无障碍包装指示性符号的实施方式 | 第55-57页 |
| 结语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附表 | 第63-65页 |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