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25页 |
| ·概述 | 第11-12页 |
| ·超导电性的发现 | 第12页 |
| ·超导电基本性质 | 第12-18页 |
| ·迈斯纳效应 | 第13-14页 |
| ·超导材料基本参量 | 第14-15页 |
| ·约瑟夫森效应 | 第15页 |
| ·能隙效应 | 第15页 |
| ·涨落效应 | 第15-16页 |
| ·同位素效应 | 第16页 |
| ·超导电子有序化 | 第16页 |
| ·两种超导体 | 第16-17页 |
| ·超导材料的分类 | 第17-18页 |
| ·超导电性研究年纪 | 第18-23页 |
| ·课题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 | 第23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 第2章 超导研究进展 | 第25-45页 |
| ·实验研究与应用进展 | 第25-36页 |
| ·高温超导材料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 ·超导材料电力应用进展 | 第29-35页 |
| ·超导材料实验与应用研究展望 | 第35-36页 |
| ·理论研究 | 第36-45页 |
| ·低温超导理论发展 | 第36-39页 |
| ·高温超导理论的探索 | 第39-42页 |
| ·关于已有超导理论的讨论 | 第42-45页 |
| 第3章 本征超导态理论 | 第45-51页 |
| ·本征超导态理论提出的背景 | 第45页 |
| ·对已有理论的分析 | 第45-46页 |
| ·本征超导态模型的一般描述 | 第46-50页 |
| ·零电阻条件 | 第46-47页 |
| ·本征超导态理论基本假定 | 第47页 |
| ·本征超导态理论的基本公式 | 第47-48页 |
| ·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 | 第48-50页 |
| ·本征超导态理论特点 | 第50-51页 |
| 第4章 多元材料超导临界温度T_c计算 | 第51-93页 |
| ·YBa_2Cu_3O_7超导临界温度T_c的计算 | 第51-56页 |
| ·传导电子数Ne和摩尔体积V_a的确定 | 第52-53页 |
| ·电离能E_i和E_l的取值 | 第53页 |
| ·有效电子通道数n_(eff) | 第53-56页 |
| ·YBa_2Cu_3O_7的临界温度T_c的计算 | 第56页 |
| ·BSCCO材料超导临界温度T_c确定的计算 | 第56-70页 |
| ·Bi-2201材料相关系数确定及超导临界温度的计算 | 第57-62页 |
| ·Bi-2212材料相关系数确定及超导临界温度T_c的计算 | 第62-66页 |
| ·Bi-2223材料相关系数确定及超导临界温度的计算 | 第66-70页 |
| ·T1系超导体超导临界温度的计算 | 第70-90页 |
| ·T1_2Ba_2Ca_(n-1)Cu_nO_(2n+4)(n=1,2,3,4)超导临界温度的计算 | 第71-83页 |
| ·T1Ba_2Ca_(n-1)Cu_nO_(2n+2.5)(n=1,2,3,4,5)超导临界温度的计算 | 第83-90页 |
| ·讨论 | 第90-93页 |
| ·对T_c计算结果的分析讨论 | 第90页 |
| ·关于n_(eff)的讨论 | 第90-91页 |
| ·关于(Ne/V_a)~(1/3)的讨论 | 第91-92页 |
| ·只有一个传导电子的材料不可能具有超导电性 | 第92-93页 |
| 第5章 高温超导材料掺杂的理论分析 | 第93-119页 |
| ·常见晶体结构中典型间隙 | 第93-96页 |
| ·FCC晶体结构中的间隙 | 第93-94页 |
| ·BCC晶体中的间隙 | 第94-96页 |
| ·高温超导材料晶体结构中间隙球的计算 | 第96-113页 |
| ·YBa_2Cu_3O_7晶体结构中间隙球的计算 | 第96-99页 |
| ·BSCCO晶体结构中间隙球的计算 | 第99-103页 |
| ·铊系晶体结构中间隙球的计算 | 第103-113页 |
| ·对计算结果的讨论 | 第113-119页 |
| ·从尺寸因素的考虑 | 第113-114页 |
| ·可掺杂元素进入晶体后对超导电性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 ·关于超导体掺杂的讨论 | 第116-119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119-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 致谢 | 第129-13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