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0-24页 |
·芸薹属内物种间的关系研究 | 第10-11页 |
·植物雄性不育的分类 | 第11-12页 |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 | 第12-13页 |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 | 第13-17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 | 第13-14页 |
·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种 | 第14页 |
·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 | 第14页 |
·生态型雄性不育杂交种 | 第14-15页 |
·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 | 第15页 |
·化学杀雄杂交种 | 第15-16页 |
·天然(自然)杂交种 | 第16-17页 |
·油菜的几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 第17-19页 |
·Pol CMS | 第17页 |
·Ogu CMS | 第17-18页 |
·nap CMS | 第18页 |
·Shaan 2A CMS | 第18页 |
·hau CMS | 第18页 |
·tour CMS | 第18-19页 |
·Mur CMS | 第19页 |
·Nig CMS | 第19页 |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花药发育 | 第19-21页 |
·油菜线粒体基因组与CMS相关不育基因 | 第21-23页 |
·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育性鉴定和形态观察 | 第26页 |
·恢保关系测定 | 第26页 |
·花药石蜡切片 | 第26-27页 |
·不育系WJS01A的分子鉴定 | 第27-32页 |
·CTAB大量法提取基因组DNA | 第27-28页 |
·引物设计与PCR扩增 | 第28页 |
·多重PCR | 第28-29页 |
·Southern blotting | 第29-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5页 |
·不育系WJS01A及其衍生后代的形态学观察 | 第32-34页 |
·苗期形态观察 | 第32页 |
·花器形态观察 | 第32-34页 |
·不育系WJSOM的育性鉴定和遗传学研究 | 第34-35页 |
·恢保关系的分析 | 第35页 |
·芥菜型油菜WJS01A CMS的细胞学研究 | 第35-37页 |
·芥菜型油菜WJS01A CMS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37-45页 |
·特异PCR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多重PCR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线粒体基因组Southern blotting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WJS01A与芥菜型四室油菜的杂交后代与正常类型的比较 | 第40-41页 |
·五种不同CMS类型的比较 | 第41-43页 |
·WJS01A及其衍生后代与正常类型的比较 | 第43-45页 |
4. 讨论 | 第45-49页 |
·利用远缘杂交创建甘蓝型油菜新型不育材料 | 第45-46页 |
·不育系WJS01A的败育特点及原因分析 | 第46页 |
·不同CMS类型区分的方法的比较 | 第46-47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核质互作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