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顶推法的起源与发展 | 第10-13页 |
| ·钢桥顶推的发展 | 第13-15页 |
| ·钢桥顶推数值计算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论文的工程背景 | 第17-18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连续钢梁桥顶推施工的解析法分析 | 第20-31页 |
| ·连续钢梁顶推施工流程介绍 | 第20-21页 |
| ·连续钢梁顶推施工力学模型建立及求解 | 第21-30页 |
| ·简支悬臂体系力学模型建立及求解 | 第22-23页 |
| ·单悬臂体系力学模型建立及求解 | 第23-28页 |
| ·连续体系力学模型建立及求解 | 第28-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连续钢梁桥顶推施工程序编制及验证 | 第31-51页 |
| ·APDL 语言和C 语言简介 | 第31-32页 |
| ·程序编制 | 第32-41页 |
| ·参数化数组文件建立 | 第32-33页 |
| ·模型建立 | 第33-38页 |
| ·数据文件输出 | 第38页 |
| ·数据文件后处理 | 第38-41页 |
| ·基于MIDAS2006 平台连续钢梁桥顶推仿真模型建立 | 第41-44页 |
| ·工程概况 | 第41-43页 |
| ·材料特性 | 第43页 |
| ·建模思路 | 第43-44页 |
| ·程序验证 | 第44-50页 |
| ·导梁前端挠度对比 | 第44-45页 |
| ·钢槽梁及导梁的顶、底板应力对比 | 第45-47页 |
| ·临时墩、主墩反力对比 | 第47-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钢主梁支承位置处局部受力分析 | 第51-63页 |
| ·概述 | 第51页 |
| ·单元的选择及建模 | 第51-58页 |
| ·软件及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51-53页 |
| ·建模方法的选择及原理 | 第53页 |
| ·混合有限元模型的几个关键问题 | 第53-55页 |
| ·混合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5-58页 |
| ·结果对比分析 | 第58-62页 |
| ·接触长度及反力分布对比 | 第58-60页 |
| ·导梁前端挠度对比 | 第60页 |
| ·应力结果对比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临时墩墩顶滑道顶面标高优化 | 第63-75页 |
| ·概述 | 第63页 |
| ·优化算法原理 | 第63-64页 |
| ·优化模型的约束及目标条件确定 | 第64-67页 |
| ·约束条件数学表达式建立 | 第64-67页 |
| ·目标条件数学表达式建立 | 第67页 |
| ·数学优化模型确定 | 第67-70页 |
| ·临时墩墩顶滑道标高优化原理 | 第67-68页 |
| ·优化数学模型建立 | 第68-70页 |
| ·优化模型仿真分析 | 第70-71页 |
| ·优化模型计算结果 | 第71-74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第六章 顶推连续钢梁截面拓扑优化 | 第75-81页 |
| ·概述 | 第75页 |
| ·顶推法施工的钢桥主梁设计现状 | 第75-76页 |
| ·拓扑优化简介 | 第76-77页 |
| ·钢主梁截面拓扑优化 | 第77-80页 |
| ·小结 | 第80-81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附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