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9页 |
一 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 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二) 国外有关收入分配的研究 | 第17-19页 |
第一章 邓小平收入分配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收入分配思想 | 第19页 |
·马克思的收入分配思想 | 第19-21页 |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思想家分配理论的批判 | 第19-20页 |
·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恩格斯对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 | 第21-23页 |
·生产方式必然决定分配方式 | 第21-22页 |
·公平分配有别于平等分配 | 第22-23页 |
·分配的实现方式是历史性的 | 第23页 |
·列宁的收入分配思想及其实践 | 第23-24页 |
·毛泽东的收入分配思想及其实践 | 第24-27页 |
第二章 邓小平收入分配思想研究 | 第27-37页 |
·邓小平收入分配思想形成的基础 | 第27-30页 |
·邓小平收入分配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27-28页 |
·邓小平收入分配思想形成的个人条件 | 第28-30页 |
·邓小平收入分配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0-37页 |
·充分保障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权益 | 第31页 |
·坚持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坚决打破平均主义 | 第31-33页 |
·走以“共同富裕”目标为指引的“先富带后富”的政策道路 | 第33-34页 |
·在收入分配领域坚持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结合起来 | 第34-35页 |
·要高度警惕和防止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现象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邓小平收入分配思想的指导意义 | 第37-48页 |
·坚持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目标 | 第37-38页 |
·构建科学的收入分配体系,理顺分配关系 | 第38-48页 |
·国外收入分配的成功经验 | 第39-40页 |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法治 | 第40-43页 |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 第43-45页 |
·积极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 第45-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