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28页 |
一、选题的由来及学术意义 | 第9-11页 |
二、既有文献回顾 | 第11-24页 |
(一) 三个层次的既有研究 | 第11-19页 |
(二) 文献评析:成果与不足 | 第19-24页 |
三、基本思路与结构设计 | 第24-25页 |
(一) 基本思路 | 第24页 |
(二) 结构设计 | 第24-25页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假定 | 第25-28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原理 | 第28-46页 |
一、相对地位 | 第28-35页 |
(一) 相对地位的内涵 | 第28-30页 |
(二) 相对地位三要素的特征和关系 | 第30-32页 |
(三) 中美贸易关系中相对地位的两个维度 | 第32-35页 |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界定 | 第35-39页 |
(一) 贸易摩擦的理论基础 | 第35-36页 |
(二) 本文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类型划分 | 第36-39页 |
三、非合作博弈的分析框架 | 第39-45页 |
(一) 非合作博弈 | 第40-41页 |
(二) 中美贸易摩擦与博弈论的融合 | 第41-44页 |
(三) 本文对非合作博弈模型的设计与使用 | 第44-45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二章 中美贸易摩擦中相对地位的嵌入:类型、支付和策略行动 | 第46-60页 |
一、国家战略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回顾 | 第46-50页 |
(一) 美国全球战略 | 第46-47页 |
(二) 中国“国家战略” | 第47-48页 |
(三) 中美贸易摩擦的阶段性特征 | 第48-50页 |
二、相对地位因素嵌入贸易博弈的具体方式 | 第50-52页 |
(一) 参与者类型 | 第50-51页 |
(二) 策略行动 | 第51页 |
(三) 支付结构 | 第51-52页 |
三、中美贸易博弈总体模型 | 第52-59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三章 贸易摩擦中相对地位的具体模型与分析 | 第60-89页 |
一、相对地位的目标期望模型(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 第60-69页 |
二、相对地位的摩擦成本模型(混合策略) | 第69-78页 |
三、相对地位的风险模型(完美贝叶斯均衡) | 第78-82页 |
四、相对地位的进化模型:对理性的检验 | 第82-88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四章 案例检验:2005年《中美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 | 第89-106页 |
一、案例选取的标准与意义 | 第89-90页 |
二、案例回顾 | 第90-93页 |
三、中美相对地位分析 | 第93-97页 |
(一) 中美地位差距的影响 | 第93-95页 |
(二) 中美纺织品摩擦中的地位差异 | 第95-96页 |
(三) 摩擦中的中美地位认知 | 第96-97页 |
四、中美纺织品摩擦的博弈论分析 | 第97-102页 |
(一) 总体模型与实力地位 | 第97-98页 |
(二) 强硬策略与置信度:对子博弈完美均衡的考察 | 第98-100页 |
(三) 信息的完美性:对混合战略的检验 | 第100-101页 |
(四) 信息甄别与风险调控 | 第101-102页 |
五、结论 | 第102-106页 |
结语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