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柴油机尾气处理装置设计及流场数值模拟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 ·前言 | 第7页 |
| ·柴油机尾气生成机理及排放规律 | 第7-9页 |
| ·PM的组成以及排放规律 | 第7-8页 |
| ·NO_x化合物的生成机理及特性研究 | 第8-9页 |
| ·颗粒物和NO_x化合物的排放规律 | 第9页 |
| ·柴油机尾气排放的危害及相应的法规 | 第9-12页 |
| ·柴油机排放尾气导致的危害 | 第9-10页 |
| ·非道路移动用柴油机尾气排放相关法规 | 第10-12页 |
| ·柴油机尾气排放后处理技术现状调研 | 第12-15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钻井柴油机尾气处理技术方案设计 | 第16-30页 |
| ·钻井柴油机尾气后处理技术设计原则 | 第16页 |
| ·钻井柴油机尾气排放后处理技术方案对比 | 第16-19页 |
| ·填料洗涤方案 | 第16-18页 |
| ·尾气处理装置设计方案 | 第18页 |
| ·方案对比及可行性分析 | 第18-19页 |
| ·尾气处理装置结构设计 | 第19-28页 |
| ·旋风分离器设计 | 第19-23页 |
| ·电晕极结构设计 | 第23-27页 |
| ·尾气处理装置支架 | 第27页 |
| ·绝缘子的选型 | 第27页 |
| ·恒流高压直流电源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30页 |
| 第3章 尾气处理装置内气体流动模型 | 第30-39页 |
|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 第30-31页 |
| ·湍流模型 | 第31-36页 |
| ·零方程模型 | 第32页 |
| ·一方程模型 | 第32-34页 |
| ·标准双方程模型 | 第34-35页 |
| ·修正的双方程模型 | 第35-36页 |
| ·雷诺应力模型 | 第36页 |
| ·湍流控制通用方程 | 第36页 |
| ·壁面函数 | 第36-39页 |
| 第4章 处理装置气相流场的数值计算与流场分析 | 第39-55页 |
| ·物理模型及网络划分 | 第39页 |
| ·边界条件 | 第39-40页 |
| ·数值计算结果 | 第40-50页 |
| ·处理装置内流场三维速度分布规律 | 第50-55页 |
| ·切向速度分布规律 | 第50-52页 |
| ·轴向速度分布规律 | 第52-53页 |
| ·径向速度分布规律 | 第53-55页 |
| 第5章 电晕极对处理装置性能的影响 | 第55-62页 |
| ·试验方法 | 第55-58页 |
| ·实验的性能指标 | 第55-57页 |
| ·实验设备 | 第57-58页 |
| ·现场试验情况 | 第58-60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61页 |
| ·试验结论 | 第61-62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展望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8页 |